2 左膀——家长在孩子学琴中的辅助性
以前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学习都是老师的事,只要负责把孩子安全送到学校,那么,他学习的情况、成绩的好坏都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这种完全把孩子交给学校,推卸责任的行为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很多家长所不认同。现在的家长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在提高,他们已经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教育不仅仅是一方或两方的事,而是孩子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事情。那么,这里笔者要提出的是:孩子学琴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孩子学琴的道路上,家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绝不是仅仅提供学琴资金就完事的。2013年6月,笔者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淮安市清河区几个钢琴培训中心的100位琴童家长;问题是:家长和老师对琴童来说哪个重要?60%的家长认为老师重要,30%认为家长重要,而只有10%的家长认为两者都重要。笔者也同意那10%的观点。如果非得“比个高下”?那么对笔者来说反而家长应该更重要。原因有二:其一、从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上来看:生活中的朝夕相处,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远远比老师相对来说多一点。其二、从练琴时间来看:大多数琴童每个星期只有一天有老师上的课,剩下的六天都是和家长一起练琴,老师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引导孩子,而家长有六天的时间去辅导。这个时间比例可想而知。其实哪个重要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在学琴中做好家长的重要角色,让孩子既能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又能够健康成长。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1 家长的修养与内涵
有个成语叫“字如其人”。要想了解一个孩子,先得了解孩子的家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梅纽因大师说:“像刚学会飞的小鸟那样,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靠模仿与鞭策来学习的。[1]”有一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一点上,笔者在这两年的走访调查中深有体会:某位琴童家长,职业是语文老师,担任六年级学生的班主任,由于工作压力大,和自身的脾气暴躁,平时对孩子容易发脾气,甚至打骂。在与笔者的交流中,家长说道:“唉,我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有时脾气上来,就得发火,控制不住,气的胃疼!事后,也觉得后悔,不应该那样对孩子。可是,一旦脾气上来,什么都给忘了!”试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吗?笔者访问孩子的老师,老师反映:小孩一开始对妈妈的发火会害怕,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时间长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心理产生了逆反心理,她觉得做不好也没关系,顶多挨妈妈训。久而久之,就恶性循环下去了。。。。。。如果一个家长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又怎么有资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好?所以家长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身的各种问题,多看些积极向上的教育儿童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的素养。
2.2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何为与琴童相处?看他吃好吃的东西的?给他穿好看的衣服的?带他去好玩的地方?诚然不是,这只是表面。琴童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陪伴,更深层的是:他需要在学琴道路上能有个精神的陪伴,渴望有人能够与他一起面对这条孤独漫长的路。那么这个人无疑就是我们的家长。说到这,可能有好多家长会一起反驳说:我也陪着他练琴的呀?他练琴时,我一直在,甚至他上每节钢琴课,我都在旁边!可是他还是没有多大进步,曲子还是弹不连贯,没有进步反而有时竟然会退步?每次还课都挨老师批评。的确,对于孩子学琴练琴,我们的大部分家长都在陪同,但少数也有没有陪同的。笔者先来分析没有陪同的:这些家长有的认为没有时间,每天工作,还得做家务,时间太紧;有的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赋,没有基础,完全不懂钢琴。在此,笔者想问家长一句:你们是否真的没有时间?时间是海绵的水。把平时看电视,上网,逛街,聚会的时间抽出一点来陪孩子学琴远比你给孩子很多物质上的需求对他有帮助有影响多了。笔者走访的案例中有个琴童小颖就发生类似事情:小颖今年上大班,去年学的钢琴,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是做官的,家里布置的很精美,很华丽,好多贵重的品牌东西,单单拿小颖来说,她吃的都是进口食品,玩的玩具都是顶级限量版的,甚至家长还给她穿金带银,各种贵重首饰;隔三差五她的父母就带她出去玩,有时为了玩可以幼儿园都不去。一个典型的“富家女”。养成了许多“富贵病”。可想而知,对她来说学钢琴是件很痛苦,枯燥的事,做到每天去练琴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小颖的钢琴老师建议家长陪她一起学,家长回答到没有时间。此时笔者的想法只能用一句网络语言自嘲:这不科学!再回到之前,分析陪同的家长。有的家长觉得只要看着小孩弹就可以了,这对琴童练琴毫无帮助。何为陪练?陪练需要家长在上课时认真记住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课后任务,做些笔记。著名建筑学家茅以升的孙女钢琴家茅以惠女士推出了新作《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来强调父母在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想让孩子学好,自己先学好,这样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帮助他们完成练琴任务。有的家长在陪练时可以“一心多用”,一边织毛衣或者上淘宝玩手机一边时不时的喵孩子一眼。根本没有认清陪练的本质,只是表面上的陪小孩在一起罢了。另外陪孩子练琴的家长的队伍参差不齐,母亲占多数,有的是父亲,或爷爷奶奶,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细心度大都不是太适合做陪练,最好是母亲。陪练的家长需要时间固定的一个人。并且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心思去完成这件事。有句话说的好:只要某个琴童从小到大一直坚持下来的,那么一路陪伴的人也成了“半个专家”。这句话足够体现了陪练人的艰辛和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