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二。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童先生的各种文论教材和相关论文,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具有三处代表性的阐发:其一,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0页。)。此处意识形态“被看做是人论文网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就这一点而言,它如同政治。哲学。科学。宗教。道德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武汉大学出版,1995年版11页。)。这里的审美特质“在客体上表现为:面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文学所撷取和反映的必须而且只能是客体的审美价值“(注: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29~30页。)。

其二,所谓审美意识形态,就必然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的组合形式“(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而这里的意识形态“已与人类意识的外在化形态“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它艺术等。“(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此处也对审美作了正面阐释: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非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

其三,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作为文学属概念的意识形态又不是话语活动“了,而回到了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上去了: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就是说社会生活本来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经过作家的艺术改造,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而审美也变成了人对事物的特殊精神活动过程: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关照。感悟。判断。“(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

由上述可知,童先生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层面中:一是不同版本的论著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具有不同版本的解释,各种解说之间不仅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二是不同解说自身也有诸多不尽合理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先说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上面三种解释都把文学的属概念规定为一种意识形态“,但对意识形态的界定却并不一致。解说一。三认为意识形态是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在外延上包括全部社会意识内容。解说二认为它是一种话语活动“,这一说法实际上已经把社会意识中的某些因素排斥在外了。一般认为,所谓话语活动“不过是说话主体与接受者之间在一定话语情境中通过文本进行的一种信息沟通过程。而话语活动之所以能够进行,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话语双主体(说话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沟通的媒介_文本“的存在。文本大体有两个存在形式,即所说的话与所写的文字。我们知道,如社会习俗。幻想。集体无意识等社会心理因素并不常常构成文本“和话语系统“。因此,从意识活动的角度说,社会心理因素不能构成话语活动的重要内容。这样,一边认为意识形态包括全部社会意识内容,一边又认为它排除了社会意识的某些内容,两个意识形态概念在外延上发生了矛盾。在内涵上两者也相互抵牾。前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把它视为静态的。凝固化的事物;后者又认为它是话语活动“,即是包括说话主体。接受者。文本。沟通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动态过程。其实话语活动本质上就是意识活动,如果意识形态是话语活动,在更大范围上等于说意识形态是一种意识活动,那么,一面说,意识形态是意识活动的产物“,一面又认为它是意识活动“本身,孰对孰错?令人匪夷所思。

由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充满矛盾,已经提前决定了对审美意识形态“和文学“不可能再有科学合理的说明了。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对审美“的解释之中。解说二,把审美视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和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关系;解说三又把它变成了人类对美物“的观照。感悟。判断“的精神活动。应该说,单就审美“一词而言,它确实拥有包括上面两种含义的多重内涵。然而,在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判断中,审美“充当的是被判断事物文学“的种差“,即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质。严格说来,这个种差_审美“必须是确定而统一的,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认识上的歧义和模糊。

从第二个层面来说,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每种解说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解说一把文学规定为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在方法论上混淆了事物的存在形态“和分属领域。一般而言,事物的形态是人的感官能够直接把握的事物外貌状态。例如,人们能够直接把握H[,2]O的形态“只能是气态的。液态的。固态的水,亦即我们说H[,2]O只能形态化为汽。水。冰三种形态,而不能说它形态化“为了黄河。太平洋和喜玛拉雅雪峰。同样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也只能是为人所直接感知和把握的语言。文字。文本。话语及人的自觉不自觉的动作行为等,而不能形态化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就像河流。雪山不过是H[,2]O的形态_水。冰的存在领域一样,哲学。文学也只是人类社会意识的某种外化形态_哲学性文本和话语。文学性文本和话语的存在领域。

以撷取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价值作为文学的特质“,理由并不充分。童先生的说法是:当我们说文学艺术的独特对象是客观现实的审美价值的时候,不要把现实的审美价值当成是独立的存在。现实的审美价值具有一种溶解和综合的特性,它就像有熔解力的水一样,可以把认识价值。政治价值。宗教价值等溶解于其中。“(注: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29~30页。)然而世界上任何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一般都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不仅事物的审美价值不是独立的,其实用价值。认识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等也是如此;不仅实用价值。政治价值等可以渗透溶解于审美价值之中,反过来审美价值也完全可以渗透溶解于实用价值和其它价值之中,那么既然文学可以撷取溶解其他价值因素的审美价值,也完全可以撷取融合审美价值的实用价值或其它价值。为什么必须而且只能“撷取审美价值呢?为什么必须而且只能“要用审美价值去溶解其它价值呢?童先生并没有准确把握到文学与审美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关键之点。

解说二在属概念上把文学视为一种话语活动,把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的种差_审美“解释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和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关系。紧接着又说:它(审美)可以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目的看,审美是无功利的;从方式看,审美是形象的;从态度看,审美是情感的。“(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然而,我们知道方式“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它与目的“。态度“等一起构成实践活动的下位概念,我们只能说人类在掌握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抱有何种目的,采取何种方式,表现何种态度,而不能说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解说二中审美内涵之一)的目的如何,方式如何,态度如何。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至少在双方之间方可发生,审美关系必然发生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审美关系(解说二中审美内涵之二)的特征也必然是审美主体与对象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特殊状态的特征。如所周知,在审美发生过程中,就主体的心理状况而言,最终并不报有任何目的,主要采取形象方式,并表现出某种情感态度。这只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特点,而并不是主体与对象间形成的审美关系的特点。

上一篇:情茬景中,景茬情中”宋元绘画美學【2570字】
下一篇:波希米亚人”与老克腊”审美文化与经济利益的關系研究【5155字】

龋源性前牙复合树脂多层...

黑格尔美學中戏剧思想的...

黄梅戏影视剧的美學特征初探【6299字】

鲁迅對孔子及其美學思想的评说【1596字】

高层建筑美學价值分析【3449字】

马采的美學思想研究【3155字】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

asp.net+sqlserver图书管理系统...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利分配状况研究

國家政策能给三胎上户口...

會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2208字】

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英语论文任务书

上海婴幼儿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公司人力资源调查问卷

夜间护理對肝硬化消化道...

KNN算法流行音乐中的情感挖掘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