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书籍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在书籍的设计中我们要在理论上能够掌握书籍的本质功能与美学的关系,以表达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主题意义和概念,创造出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蕴意,可以为读者提供足够的阅读想象力和行为的合理空间,形成书籍特有的美学价值。
第一,说到中国传统书籍的古朴之美,我们就要从古籍善本说起。古籍善本是中国文物收藏界的一大重要门类,书籍作为其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也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纸张工艺在中国的使用较早,经折装。线装。雕版。活字等,都为其创造了先天的优厚条件。第二,古版书也是中国传统书籍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以前油灯或蜡烛的光亮小,夜间读书字小不易看清,所以在装帧制作的过程中,功能即易识别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且在古版书的天头地尾都留空很大,为的是便于在这些留白中加批评加注释。行距也较大,利于加着重点和画句。这种留白的理念及行距。字号等的把握和使用把当时的书籍设计的功能凸显的淋漓尽致。第三,雕版书更是中国传统书籍的精髓所在,它是神圣而不可替代的。当时刻板的工匠就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书籍版式设计师,在刻板的时候要把握书籍版面的伸张程度。字形与字距,这些在朴素的古版书籍上显得尤为重要,书籍中版面适合的密度。繁体字呈现的竖排版,都培养了中国人特有的阅读习惯。第四,追溯源点,崇尚本源美“。本源的美“反映在中国文化载体的各方面,书籍作为传统审美观念的载体率先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之间可以碰撞出火花的实物载体。然而这是一种带有哲学的。历史的。逻辑的。互承互补关系的碰撞,更加使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及审美观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二。中国历史影响下的书籍设计
第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籍的影响。儒家思想影响着所有中国人民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典籍的收藏与传承成了久而久之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意识传统,中华民族对书籍具有广泛的敬仰之意,从而也使得中国书籍的形式与样式形成了一个关于审美的系统标准,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日。
第二,中国传统哲学对书籍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本土的道家,讲道常无为。道法自然,对物以忘物为境界,也就是说在形式中体现物的精神本质。这些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造物形态和艺术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与书写的行为和相关文字的艺术,即便在以工艺形式存在的书籍设计中也同样适用。
第三,在整个五四民国期间,有一系列的作品是中国书籍设计史上所不能抹去的记号,众多著名文化人。学者。作家直接参与了书籍设计及装帧艺术的行为。张爱玲。巴金。沈从文。艾青。闻一多等大批作家也直接参与到封面及书刊的设计中。其中,鲁迅先生最为突出,贡献最大,同时从自身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装帧设计中的要点和讲究,并且结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识,在书籍设计的方向上为装帧设计师提出建议,他的很多对书籍装帧的见解均为日后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四,第三次美学热潮的推动作用。这次美学热“的一个特点是形形色色的西方美学思潮涌入中国,我们现在熟知的各种主义。各种学术,最初都是以美学的名义介绍到中国,学术界出版了大量的美学著作。这次美学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思想界从文革“的禁锢中苏醒的标志。由于书籍装帧行业随着视野的开放与扩大,对书籍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化复苏带动了书籍装帧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放开了对思想的禁锢,极大地推动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审美发展趋势,书籍设计开始在这里不是强调传统的技术,而是艺术与美学,是思想与意识的统一。
三。书籍设计中,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传统美学之不同
在中国传统对审美认识的表达中,对中国传统书籍审美要求是融合在中国传统艺术对美认识的基础上的,这种以形入神。以形传神。传神写照的艺术审美取向在中国绘画。书法。音乐。文学上都有所体现。这种中国传统美学在的审美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重体验。重直觉。重感性的特质,异于西方传统美学中重知解。重逻辑。重理性的特质。而中国传统的在书籍装帧上的是更多体现于装帧中质感的把握和文人情趣,在形式上,遵循传统的样式继承,在细节上突出质朴和内敛的品相,这种传统审美是值得并且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展的。
四。总结
对于当下,对于我而言,书籍仅限于阅读这是远远不够的,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书籍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它需要满足人的思想。欲望。情感和审美需求。和原始的以单纯的传递信息为功能的书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现代书籍的审美特征,架起了书籍与读者交流的桥梁。真正的阅读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面对荧光幕去获得枯燥的知识,应该是让读者有一个心理上的满足,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我相信同时这也是纸媒的优势,更是书籍的优势。
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