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北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这种情况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说: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为两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前者大成于孔子,墨子,而后者大成于老子。故前者北方派,后者南方派也。论文网“⑴可见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代表北方的孔子与代表南方的老子的地域性分岔了。美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就已发展成形,形成了具有其特色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流派,如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另外,如管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人在美学上也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研究。因为南北的差异性,这时的美学思想自然也不例外地存在着南北地域上的差异。如孔子等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和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就是这时美学南北地域的差异性的体现。这种情况虽然有许多的变化,但是南北派别的划分依然是其主脉,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进一步指出:战国后之诸学派,无不直接出于此二派,或出于混合此二派“⑵。所以也就可以从地域上把中国的美学划分为南方美学和北方美学,统称为南北地缘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地域划分的一种方法。

那么这两种美学的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种美学所植根的经济基础的差异。北方美学植根于北方经济(以牧业经济和小麦经济为主)之上,南方美学植根于南方水稻经济之中。

二。两种美学所生存的文化思想底蕴的不同。北方的文化思想比较正统,南方的文化则是一种水稻文化,出现了原始的宗教,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_巫文化“。

三。两种美学的精神内核不同。北方以尚武“为主,并兼有其它多种精神,南方则是以糜情“为内核。

四。两种美学所具有的风格的差异。北方美学的风格是豪迈雄壮,质朴淳厚,南方美学则秀丽婉美,浪漫热烈。

五。两种美学见之于文艺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正如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言:江左宫商发越,贵乎清绮;河溯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北方文艺重于气质“,南方文艺重于清绮“。

这两种美学的差异性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凸现,如代表北方美学思想的诗经和代表南方美学思想的楚辞。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中讲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就是地域性很强的作品。诗经主要是北方文学;楚辞则植根于南方,而又吸取了北方的文化营养。诗经的质朴淳厚,楚辞的浪漫热烈,体现着北方和南方两地的差异。“⑶但是一开始这两种美学的地位也并不是对等的,很长时期里,美学一直都是以北方为正统,南方美学远远不及北方美学,这种状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上的分裂,北方长时期处于战乱之中,原本坐镇北方的统治者及许多北方士族豪门,还有许多北方居民都纷纷南迁,在南方建立国家,开创事业。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⑷正是这政治上的动乱与艺术上的这种精神使得南方美学不断得到发展,并还出现反超北方美学,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见一斑:〔1〕从相关著作和研究人才方面,来看,主要是出自南方人之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在南方出现了诸如刘勰。钟嵘一样的杰出人物,而对比之下,北方则要清淡得多。〔2〕在文艺创作人才方面,南方诗人文士占了这个时期的大半个江山,而北方除了由南方去的庾信,王褒外没有几个人可与南方相比。那么究竟是发展南方美学还是保证北方美学的正统地位呢?很显然,南方美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博得了上自君王,下至普通百姓的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同时南方犹如在浓厚的脂粉之下掩盖着贫血的面厐“⑸呈现出一种病态;北方美学虽然一时失宠,但却是封建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强有力的支柱,任何一种扬此抑彼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然而事实上,很久以来许多的学者文人往往采取一种扬北抑南的方法,隋朝与唐朝初期也不例外地出现了这种情况。隋朝如李谔。王通等人对南方的文风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主张恢复儒家传统的思想文学观念,提出了政教中心的文学论。在唐朝初期狐德棻。李白药。王勃等人也对南朝文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如王勃在上吏部裴侍郎启中言:自微言既绝,斯文不振,屈。宋导浇源于前,枚。马张淫风于后;谈人主者以官室苑囿为雄,叙名流者以沉酗骄奢为达。故魏文用之而中国衰,宋武贵之而江东乱;虽沈。谢争骛,适先兆齐梁之危;徐。庾并驰,不能免周。陈之祸。“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在批评南方的时候注意一分为二的方法,主张从南方美学中吸取有用的部分,如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里就反映了这种想法,他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乎清绮;河溯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也。“这种想法也正是当时统治者所希望的。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达到尽善尽美“的结合。要达到这种完美的结合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开明的环境,唐朝恰好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朝代,这种开明不仅仅只表现在政治上,同时也表现在思想文化宗教信仰上。在思想上,唐代是一个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杂融并存的朝代;在文化上,唐代的诗歌,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宗教信仰方面,既有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从国外流传进来的宗教,如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等。正因为唐代在思想文化宗教信仰上的开明与多元化,使得唐代诗歌在诸多方面,如思想上,风格上,艺术表现手法上等方面百花争艳,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很久,但是为唐代南北地缘美学的平起平坐,相互相融打下了基础。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唐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融合了南北两种不同的诗风。文风,造就了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⑹

唐代南北地缘美学的互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唐代诗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唐代诗歌主旋律的影响。

譬如人的一生有少年。壮年。中年。老年,唐代诗歌也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少年时期的唐诗,就如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少年,志高气盛。到了壮年,则有着一种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中年的时候,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有着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到了晚年,国家已衰,亡国之音风起云涌。

首先来看一下初唐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南方美学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但是还没有和北方美学平起平坐。尚定先生在走向盛唐中写到:初唐时期关中地域继续受到南朝文学风气的影响,注重声律词采,但是由于关陇文化居于主体地位,所以贞观诗风呈现出北方化倾向“⑺。所以这个时期的诗歌中的北方气息相当的浓,其中以雄浑“。悲慨“为主,而南方味则要淡以冲淡“之味而辅之。这个时期出现了如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一样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尚武“精神为主,气势宏大,感情豪迈悲怆。这可以从他们的诗歌中略见一斑。如杨炯在从军行中写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自然天成,气势相当的宏伟磅礴。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就是一名寂寞英雄在哭泣,表现的雄迈悲怆。而与之同时的,如上官仪等人,他们继梁陈之余风,希望再走南朝老路,但是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到了盛唐,南方美学地位得到了提高,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唐代诗人之中开始了学习东晋南朝的文风之浪潮。如王维学习谢灵运,李白向鲍照。谢朓学习,杜甫从何逊。阴铿那吸取精化。如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到:中间小谢又清发“,把自己与谢朓相比。而北方则出现了如高适。岑参一样的边塞诗人。这个时期还是北方美学为主,但是南方美学的影响与初唐相比则有了很大的发展。诗歌的主旋律也呈现出多样化,有尚武“的边塞诗,也有言情写境的抒情诗,有雄迈宏伟的,也有柔情似水的。总之说来具有劲健“。豪放“。飘逸“。自然“。典雅“等特征。

到了中晚唐,特别是安史之乱使得中原再度陷入战乱之中,从此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政治日逐于黑暗。于是许多文人诗客为了避难纷纷南迁,他们不仅带来了北方的许多文化思想观念,同时他们也从南方思想文化之中吸取营养,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南北两种美学杂揉并济推进了南方美学与北方美学的进一步融合,与之同时也使这个时期的诗歌旋律发生了大变。其中如李嘉祐,韦应物,柳宗元等人就是从北方到南方并将南方美学思想用之于诗歌创作之中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大多纤秾“。缜密“。实境“。在大历年间形成的南北两个不同的创作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如钱起。卢纶。韩雄等大历十才子;一是以江南吴越为中心,如刘长卿,李嘉祐等⑻,这就表明南北方已经处于同一个水平层次了。同时也说明了南北地缘美学的互融已经相当有火候。这个时期的诗歌南方味明显加强,而略少了北方那种铿锵有力的感觉了。

二。对唐代诗歌创作群体的影响。

众所周知,创作主体在作品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作主体又是以他所扎根的土壤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所以创作主体所生存的地域对其创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所以南北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也势必会对创作主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的诗人们自然也不例外的会受到这种影响。

在初唐与盛唐的时候,北方过着平静而有序的生活,同时北方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正是生产诗人的好土壤,所以这个时期北方的诗人就会很多。到了中晚唐,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又陷入了战乱之中,从而造成了一是许多北方人的南迁,一是南方的开发。这种土壤所造就出来的诗人就不单单是北盛南衰的情形了。纵观唐代诗人,据陈尚君先生考证,京畿道有诗人226人,关内道有诗人6人,都畿道200人,河南道157人,河东道149人,河北道245人,山南东道77人,山南西道4人,关陇道27人,淮南道60人,江南东道404人,江南西道159人,剑南道66人,岭南道27人⑼。就诗人总体数量来说,北方要比南方多,但是在中晚唐,南方地区的诗人增长率远远要比北方高。这说明了唐代诗歌的创作群体是一个逐渐变迁的过程。总体观来,唐代诗歌创作群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演变过程:初唐北方创作群一枝独秀→盛中唐南方创作群的兴起→晚唐南北创作群的合流。

先看初唐,这个时期的诗人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特别是关中的几大家族,如韦氏家族,白氏家族,卢氏家族,杨氏家族,柳氏家族等⑽。例如卢照邻就是卢氏家族中的一员。而与之相比,南方这个时期的诗人则要少得多。

到了盛唐的时候,北方的诗人依然很多,如杜甫,韩愈是河南人,李白也是北方人。同时南方的诗人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如张九龄。孟浩然等人就是南方诗人群的代表。到了中唐的时期,南方诗人群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出现了刘长卿,李嘉祐等人,同时还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创作群体一一吴会诗僧群,涌现了许多的诗僧,据统计盛唐诗僧有43人,中唐诗僧达686人,其中灵一。灵澈。皎然等人比较有名⑾。

到了晚唐,南北两个创作群已没有很大的区别了,许多诗人已经不能用北方或南方就可以分出来的了。如韦庄,虽出身于关陇,但是却客居于江南⑿。杜牧亦先后在江西。淮南。宣歙等地做了近十年的幕僚,也在黄州,湖州等地做过官⒀。另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江南诗僧群,如贯休,齐己等人⒁。

三。对唐代诗歌理论的影响。

受南北地缘美学的影响,唐代诗歌理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诗人兼理论家。统而观之,他们提倡文“与质“的结合,反对南方诗风之中的糜糜之音。然而,具体说来,他们的主张又各有侧重。同诗歌创作群的演变一样,唐代的诗歌理论也是发展变化的。笔者将其分为四个时期:一。端正时期。以孔颖达。陈子昂及初唐四杰“为代表,主张端正南朝时期的靡糜诗风,回复到儒家大道上来。二。发展时期。以王昌龄。李白。杜甫等为代表,在前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儒家诗风。三。高潮时期。以韩愈。白居易等为代表,将儒家诗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四。新发展时期。以司空图为代表,将南北两种诗风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新的诗学体系。

端正时期。初唐时期是诗风的端正时期,其目的就是要从梁陈时期的那种靡糜之中纠正过来回到儒家诗风的大道上来。其中陈子昂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诗歌革新主张的诗人,他指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陈子昂修竹篇序)主张向汉魏学习其风骨。孔颖达也在毛诗正义提出: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名为诗。“把儒家诗言志“说发扬光大。

发展时期。盛唐时期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三境之说。李白也指出: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李白古风其一)主张诗应清“与真“,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高潮时期。中唐是唐代诗歌理论一个十分繁盛的时期,把儒家诗风推向了一个新高,其中白居易。韩愈等人为代表。如白居易,他提出:感人心者,莫先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香山集卷二十八与元九书)并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上)的主张,把感情和抒事合为一体使儒家诗风进一步与现实挂钩,而且更具艺术的美。

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为新发展时期主要是意象之说的发展,从中唐到晚唐这段时期里出现了如刘禹锡。司空图等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们把意境之说加以了发展和完善。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说: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把境与象进行了区分。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里将诗分为雄浑。冲淡。纤秾等二十四品。另外,如杜枚提出了: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之说,而不拘泥于儒家诗学之中。

从这四个演变阶段可以看出,其实就是由风骨“之说到意境之说,于长乎志“到感于情“的变迁,这正是北方的质“与南方的文“的变通。

唐代诗歌所受到的影响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有其它的方面,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总而言之,从南北地缘美学的冲突与互融之中,可以发现,唐代的诗歌年自的位置正是在南北两种美学的互融的涡旋之中,这也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唐代的诗人经过了长时期的摸索,把南北两种美学融合在一起,以南朝的‘文’,装饰北朝的‘质’,以北朝的‘质’充实南朝的‘文’,创造了中国诗歌最健美的典型“⒂。

注释:

⑴⑵王国维遗书(第五册)商务印刷馆1940年版第31页

⑶⑸⑹⒂袁行霈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第71页。第22页。第71-72页

⑷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页

⑺尚定走向盛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⑻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2页

⑼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170页

⑽李浩唐代关中的文学士族,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9月第113页

⑾⒁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799页

⑿⒀参见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页和第196页

另参考书目:

⑴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⑵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⑶王向峰主编文艺美学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浅谈动画片中的美學【2985字】
下一篇:浅谈徐克版梁祝的悲剧美學及现代演绎【2287字】

龋源性前牙复合树脂多层...

黑格尔美學中戏剧思想的...

黄梅戏影视剧的美學特征初探【6299字】

鲁迅對孔子及其美學思想的评说【1596字】

高层建筑美學价值分析【3449字】

马采的美學思想研究【3155字】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利分配状况研究

上海婴幼儿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國家政策能给三胎上户口...

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英语论文任务书

夜间护理對肝硬化消化道...

公司人力资源调查问卷

asp.net+sqlserver图书管理系统...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旅游...

KNN算法流行音乐中的情感挖掘

會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22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