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肖像雕塑的发展历程
由于地域、文化与风俗的差异,肖像雕塑在其发展的悠长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特征。西方的肖像雕塑起源较早,在希腊艺术后期已经出现了许多赞扬伟大的哲学家、诗人的肖像雕塑。肖像雕塑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是在罗马时代,出于统治需要,皇权贵族请雕塑家为其雕刻了大量的塑像。而后的文艺复兴到来,使得肖像雕塑在追求极致的写实之外又更加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经过数百年的成长,肖像雕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审美标准,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例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摩西》等。然而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肖像雕塑为主流的地位有所改变。
(二)中国肖像雕塑的发展历程
相比较之下,中国古代的肖像雕塑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要说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同样是为了歌功颂德和捍卫皇权的目的,但中国的统治阶级往往更多的采用塑造龙、凤、麒麟等神话故事中的形象来显示皇权。并且肖像雕塑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发展基本上都定格在宗教造像方面。尽管有秦代兵马俑的鬼斧神工的雕像,但相对长达千年的佛教造像来说,秦代的兵马俑雕像就如昙花一现。因此,肖像雕塑很难在中国古代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艺术体系。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优秀的肖像雕塑作品和雕塑家的出现,如古代的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等到近现代一批留学于国外学艺有成回到祖国的雕塑家,如江小鹤、刘开渠、钱绍武等这一批优秀的雕塑家让中国的肖像雕塑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