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傅山的艺术成就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对哲学、历史、文学、诗词、艺术等方面都有著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传于世的仅有《霜红龛集》和两部《两汉人名韵》。
在诗、文、书、画各个方面,傅山都是造诣颇深之人。他的知识涉及领域广泛,成就颇为显著,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在当时被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从钟王入手,后书颜真卿,并总结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讲:“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无时不充斥并散发出自己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2、傅山艺术思想中的“天机”
要对傅山艺术思想中的“天机”进行探求,首先我们需要对傅山的艺术思想进行了解并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感悟,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傅山心中“天”的至高所在。
2.1、傅山艺术思想概述
2.1.1、“四宁四毋”
大多人一提及傅山,必当说到其“四宁四毋”的书法审美观念。的确,“四宁四毋”的提出必定是傅山结合了自我的书法经验之言论,且理解傅山“四宁四毋”的观念对于感悟“天”之道也是一步必由之路。
“四宁四毋”出自傅山《作字示儿孙》诗注:“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以下是对“四宁四毋”的个人的一些观点:
(1)“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傅山指出写书要从“正”入,正极奇生,达到变化,归于大巧若拙。字之一途,非正无以达极。正则首先强调字形结构的稳定。单字中各笔画直接的分布以及由笔画所造就的布白,如同造房一般需骨架正当,才能有条件、有基础的进行其他外形的塑造。而字的“正”又非笔画绝对的水平与垂直。在汉字的书写中,我们认为在符合我们的书写习惯、手写汉字的特点上所得出的左下右高的字势才为“正”,若是真个横平竖直,是为“板”,而不是“正”。只有“正”而不板,“稳而不死”,才能形神兼备。
(2)“宁丑毋媚”和“宁拙毋巧”是联合在一起的。“丑”并不是不美,“媚”也不是真美。“媚”是软美媚俗,“丑”是使人能够“领略丑中妍”的深层次的美。在其看来那连绵扭曲、点画错乱、草率晦涩的丑怪书法,更能深刻地表现人生艰辛,表现生命的力量,表现郁勃不平的浩然正气。他不时地以倔强丑怪的书法去发泄他对异族入侵者的愤怒和国破家亡的痛苦[4]。傅山在另一首题为《索居无笔偶折柳枝作书辄成奇字率意》的诗中还写到:
“腕拙临池不曾柔,锋枝秃硬独相求。公权骨力生来足,张绪风流老渐收。隶饿严家却萧散,树枯冬月突颠由。插花舞女终嫌丑,乞米颜公青许留。”
这首诗同样体现了傅山对书法的丑与媚的看法,他认为,媚俗才是难看、才是丑,因此写字不要可爱与妍媚,而是要有似柳少师般的骨力,如颜鲁公般的刚健,要硬、要拙。这种风格,也正是适应他那种坚韧不屈的思想和性格的,适应他书法内容的需要的。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