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选取32例患者论文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溶栓结束无明显不良反应,NIHSS评分自溶栓前逐渐降低,效果较好。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引起脑梗塞的根本原因是供应脑部的颅外或颅内动脉中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获得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局部脑组织的代谢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现象所致[1]。对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分布为55-78岁,平均年龄65。2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选取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阿替普酶用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10百分号剂量先缓慢静脉推注,其余剂量在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1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6h。24h和7d记录分值。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急性期不宜抬高病人床头,宜取头低位或放平床头,以改善头部的血液供应;恢复期枕头也不宜太高,病人可自由采取舒适的主动体位;饮食宜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可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饮食[2]。
2。2用药护理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稍慢,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有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等。用溶栓药物时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用抗凝。扩血管及溶栓药物治疗过程中,如病人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等,应考虑是否为梗塞灶扩大及合并颅内出血。
2。3心理护理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因偏瘫。失语,常常使病人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因偏瘫失语不能自理而致性情急躁,甚至发脾气,这样常常会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嘱家属要给予病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养身经验的交流。
3结果
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溶栓结束无明显不良反应,NIHSS评分自溶栓前逐渐降低,效果较好。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治疗原则是尽量解除血栓及增加侧支循环,改善缺血梗死区的血液循环;积极消除脑水肿,减轻脑组织损伤;尽早进行神经功能锻炼,促进康复;防止复发[3]。脑梗塞的预后与梗塞的部位。疾病轻重程度以及救治情况有关。rt―PA在体内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可特异作用于纤溶酶原,激活凝血块上的纤溶酶原,但对血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亲和力小,rt―PA是选择性溶栓药,且很少产生全身抗凝。纤溶状态,半衰期很短,需用较大剂量,而大剂量使用会增加出血的可能性。前已述及,多个大样本的随机试验已显示rt―PA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t―PA是目前唯一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Ⅱ)A)批准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溶栓药物[4]。本组资料显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