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支气管炎中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将实施常规基础治疗与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增强护理者纳入观察组,对其临床护理结局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论文网喘憋消除时间。咳嗽消除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炎患儿运用增强护理干预,对于尽早消除症状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44
支气管炎是呼吸道疾病中相对常见的一种,发病多集中在2。5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幼儿,患病率更是高达80百分号[1]。由于本病病情复杂,患儿各项脏器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若不尽早予以积极治疗与护理,极易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因此,本研究对68例相关病例进行了分组护理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支气管炎患儿均选自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病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个月~2。4岁,平均年龄8。6个月;所有入组患儿均在患病13d内接受治疗与护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输液。生命体征监测。吸痰。抗病毒。氧驱动雾化与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与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上述条件下实施增强护理,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本病患儿由于疾病。医院环境陌生等因素影响,可能有恐惧。烦躁等负面心理产生,再加上部分患儿年龄偏低,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此时需要与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共同给予患儿关爱与呵护,以缓解其负面情绪,并向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与护理方式,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增加患儿的治疗配合性。②体位护理。幼儿的胸腔轮廓偏小,呼吸肌尚未发育完全,可能无法充分的通气与换气,需要在护理时,协助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确保呼吸通畅,部分意识模糊者,可稍微将床头抬高30°左右,或改为侧卧体位。③音乐护理。本病患儿多有哭闹。恐惧等情绪,治疗与护理期间,需要在病室内播放轻音乐或儿童音乐,以吸引患儿部分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与疾病不适感,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工作。④呼吸道护理。准确把握患儿吸痰时机,在其咳嗽或呛咳等情况下,及时予以吸痰处理,给予患儿多次少量温水饮用,以免痰液过于黏稠,影响呼吸;在痰鸣音出现时,及时予以雾化与叩背排痰,并在雾化后10~15min予以吸痰;部分吸痰期间出现面色紫绀者,还需及时为其提供吸氧治疗。另外,还需教会家长在患儿清醒时为其拍背,并注意对患儿的反应进行观察,以便有异常出现时能够尽早处理。⑤其他。尽量将病室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各控制在25℃与60百分号左右,并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与清洁,通过询问患儿兴趣爱好。给予语言奖励或安抚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护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喘憋消除时间。咳嗽消除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要显著性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炎是危及小儿成长发育的一项常见呼吸道疾患,通常有喘憋。咳嗽等临床表现。关于本病多发于2。5岁以下小儿的原因,目前有学者认为与小儿支气管的解剖结构存在密切关系[2,3]。小儿支气管的弹力组织较少,气道相对干燥,尚无完善的排痰与清除系统,一旦患病,极易充血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甚至造成心力衰竭。常规予以雾化吸入。输液与吸痰等处理,对于解除上述症状有理想疗效,但小儿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反抗情绪,无疑增大了临床治疗工作的难度。通过在常规护理与治疗的条件下实施体位护理。音乐护理。心理疏导与呼吸道护理等增强护理,则可有效缓解患儿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并促使患儿的喘憋。咳嗽等症状得到尽早消除。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后的喘憋消除。咳嗽消除与住院时间均要显著性短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4,5]。
综上所述,为支气管炎患儿运用增强护理干预,对于尽早消除症状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