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采取胃癌手术,并于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另取同期对照组49例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于胃癌术后行论文网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但在护理上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前,两组TG。HB以及ALB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肠内营养情况,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肠鸣音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机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针对胃癌患者,通常会采取胃癌手术,并于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学者表明,为了胃癌手术患者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在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还需配合有效护理方法[1]。本次重点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观察组纳入研究的40例胃癌患者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我院,男21例。女19例;年龄分布在38岁至57岁,均值(42。9±2。4)岁;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4例。同期对照组40例胃癌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分布在37岁至58岁,均值(42。7±2。3)岁;全胃切除术17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3例。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1。2。1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期间给予空肠造口管放置,在手术之后1d内经空肠造口管将营养制剂注入。在手术之后的首日,给予生理盐水500毫升,以每小时20毫升的速度行静脉滴注;在手术之后的次日,泵入每小时20毫升肠内营养,在肠道耐受后,适当地增加剂量,于一个星期左右加到全量。需注意的是,需要以患者具体体质量情况,科学计算营养制剂总量,每天需维持在≤2000毫升。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能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为此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而提高患者护理的配合度。(2)营养管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脱敏胶带做好鼻肠管和胃管的固定。并采取系带法对营养管进行固定,以此使患者翻身致使营养管脱离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3)输注护理。对输注的速度进行合理调节,并合理调节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需缓慢,以此使患者耐受增强。(4)并发症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可能会引发腹泻。腹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为此需针对这些并发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1。3判定标准
评价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以及白蛋白(ALB)。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S)作为计量资料,两组对比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前,两组TG。HB以及ALB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针对胃癌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的条件下,通常会采取全胃切除术或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并于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不少学者表明,胃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还可以配合有效护理方法,这样更能获得显著的疗效。本次提到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输注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3]。本次采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快,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此外,还有学者表明,胃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降低[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肠内营养情况,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肠鸣音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机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