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使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54例,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比较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心率。住院时间。介入治疗成功率。心室颤动发生率以及不良事论文网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恢复时间,增加恢复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c)-0153-02
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工作人员结合病人的临床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以临床护理知识为核心,预判病人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一个提前的评估及预判,并预见性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为探讨针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预见性护理效果,回顾该院2012―2013年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开展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总计5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男48例,女6例,平均(55±3)岁。主要梗死区域:前壁41例;下壁13例;单一。双向以及三向支向病变患者依次为46例。6例。2例。其中高达10例(19百分号)发生了心律失常合并症,年龄(64。12±4。12)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术前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各300mg嚼服。针对冠状造影(CAG)选取Judkins法,左右冠状动脉的情况清晰显示,进行多体位投照后进一步对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进行确定,在靶病变区域在球囊预扩张后将支架植入。成功支架植入评定标准:管腔残余狭窄<20百分号,TIMI血流分级2-3,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无复发且无急诊外科旁路移植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一旦确定患者开始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后,要对其进行肝素(60~100U/kg)注射,以保证对患者活化凝血的时间(ACT)>300s。最后患者转入CCU监护病房,行低分子肝素5000U行皮下注射,每12h进行1次。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预见性护理:(1),急救护理:①送入CCU进行监护,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避免移动。②心理安慰,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给予鼻管或面罩进行氧气吸入,氧浓度为3~6L/min之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立刻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6~8L/min,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百分号~30百分号的乙醇溶液,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绞痛,因此,按医嘱尽快解除疼痛非常必要,例如:吗啡或哌替啶等。这类药物有上瘾性,用量要严格控制,避免上瘾[2]。④溶栓类药可以使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溶栓类药物使用的时间越早(<6h),对发生梗死的心肌范围。预后有明显改善。⑤为患者使用血管扩张药物。(2)介入术后护理:①介入治疗后,需卧床休息,减少心肌活动。心肌耗氧量。②饮食。排泄给予患者低盐分。低脂肪以及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饮食可以少量多餐。③术后继续使用各类抗凝。降低心率。降脂的药物,避免患者因使用药物过量对心脏以及其它脏器带来伤害。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相关检查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钾。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病患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百分号,对照组总有效率85。2百分号,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2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3。7百分号);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14。81百分号),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血管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3]。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病症发病率的增加,如何加强该病症的治疗和护理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目前,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一定并发症。因此,必须强化护理干预能力[4]。
经该组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分析,该组研究中介入治疗成功率观察组(99。3百分号)显著高于对照组(91。2百分号);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室颤动发生率(3。2百分号)明显低于对照组(10。2百分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郑秀清,任芬如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血钾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避免了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观察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经研究可知,对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预见性护理,意义重大。
在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同时赋予优质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进而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能够有效提高一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值得推广。但是,该研究中的入组对象较少,以此研究结论来总结其最终的价值和意义尚不十分可靠,仍需进一步增加病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