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词虽然已经出现两三百年了,但是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国内外学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界定。国外对于创业定义的代表包含:Schumpeter[1](1934)研究将创业解读成一种创新行为;Garland(1 984)的观点则是:创业是通过资源的整合创建新的组织机构、新的产品或服务的从无到有的过程;Shane[2](2000)则从创业的环境层面理解,将创业行为理解为是创业者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引导。22200
国内以前对于创业研究相对较少,然而时下国内的创业热潮导致了学者们创业行为的关注不断提高。李志能等(2000)在他们的研究中显示,创业过程的关键在于创业者识别机会、把我机会,将机会转化成创业行为的过程。张鑫华(2002)认为“自信、坚持、创新和有远见是创业成功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但是创业活动不是仅限于这几方面。陈震红(2004)认同了在Shane的观点基础上认为创业是以个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基础,充分识别、选择环境,发挥环境优势,扑捉创业机会,创造价值的过程。张键在其《创业理论研究及发展动态》描述道他们的研究结论,创业的内涵体现在创业者个人特性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用德尔菲法对创业的概念进行了探究,结论认为创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企业家个人特性(人格特征、创新性、独特性、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和创业的行为结果(价值创造、追求利润、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创建组织)两个方面。[3]论文网
尽管学术界对创业本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论述,我们很难对创业做出一个很统一的解释,但是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可以确定创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创业者利用自身具备的能力特质(张鑫华,2002),以个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基础(陈震红,2004),通过对潜在机会的发掘,实现各种资源的创新组合而创造价值的过程。
2创业者
Schumpeter(1934)将创业看作是一种创新行为,因而他认为创业者是创新者,同时他指出这种创新者应该具备一定独特的资质或特质。Kirzner(1973)认为创业者是能够辨认市场不均衡所带来的机会,采取创业行动从中牟利的人。Albert Shapero(1975)指出企业家是指具备某种一组行为特征的人群,这些行为特征包括首创精神、组织或重建社会的或经济的机制以将资源转化为可获得的利益、承担风险或失败。Garland(1984)将创业家表述为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建立和管理业务的一类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行为[4]。Panl&Sarah[5](2003)创业者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制定者。Glaeser[6]等(2009)认为创业者就是敢于冒风险并且能恰当地分配利润的人。我国学者邓金玉描述,创业者是善于协调各种稀有资源,作出判断决策的个人(Casson,1982),是能够积极地识别和抓住机会,以此获得资本积累和企业成长的所有者(Allinson,et al,2000)。[7]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创业实际情况,我国学者对创业者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苗淑娟、蔡莉等(2006)认为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创业者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陈海涛(2006)认为创业者的个人特质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其他学者认为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一方面是先天的,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研究发现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具备优秀的个人特质、机会识别、创新、敏锐的观察和决策力等优秀品质。本研究较为认同创业者的特质论观点,综合现有研究认为对创业者的定义应该从创业者的特质方面出发,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是基于个人的心理特质做出的选择,心理特质是创业者选择创业和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3大学生创业者
本研究的创业主体是大学生创业者。结合对于创业和创业者理解,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指:是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能够识别和把握机会,愿意承担风险,通过成立新的组织创造价值的行为。 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