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群体边界模糊。
在网络中,社群的加入与退出条件很低,在社群中的讨论几乎是不受时间的限制,这样一来就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管理,使得社群中的人群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几乎可以说是来去自由,使得群体的边界不清晰,很宽广,自由成为了人们在社群中交流中的属性。
3网络社群的发展
邓胜利,胡吉明认为,网络社群的演变经历了从强调技术发展到网络社群的潜在应用、关系建立和知识共享活动研究的过程,未来发展将着重于结果评估和规范化研究,同时将网络社群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网络社群的潜在价值。
查克·布莱默认为,数字联通力使得消费者行为的个体性越来越弱,而群体性则日渐增强。以前的消费者只是孤立地在杂志和电视机前对广告产生回应;如今的消费者则喜欢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在线阅读其他消费群体的成员对商品的评价、分享各自的病毒影片。
早期的网络社群有BBS、讨论组、即时通信、留言板、博客等。21世纪初,国内外社区网站飞速发展,SNS成为主流。国外经历了由MySpace信息分享和交友社区聚友网到照片分享网站FaceBook,到微博客推特的发展。在中国,最早的有1999年创立的天涯社区,2003年的百度贴吧,之后的豆瓣,人人网,开心网以及微博的相继出现到之后的微信,陌陌等的移动端的发展。
总体而言,网络社群是一个不断在壮大的群体,人们对于在这些社群中分享,交流已经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今后的发展中,社群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潜力以及价值被挖掘出来。
4网络社群的现状研究
张文宏认为,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开创了一个空前自由的行动空间,但是在实践运作过程中,网络社群仍然与现实社会群体密切相关,并由此成为影响现实社会发展逻辑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社群建构了其与现实社会群体的关系,并在其作用于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深刻体现了这一特质。
( 一) 互动基础上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社群成员可以直接访问专业网站,或者通过各种的通讯手段询问到当事人,通过各式各样的互动方式获取资源,不仅仅是与当事人的沟通。互联网作为信息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汇集现实社会中的信息将其进行归纳汇总并加以重新整合,再加以传播。
由此,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且能加快信息发布速度,强化信息的影响力,推动信息的不断再生产,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是传统媒介所不能比拟的。
( 二) 提供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帮助
网络社群除了为其成员提供信息,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围绕某种共同的利益或者兴趣
把成员们团结在一起,凝聚情感和力量,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网络社群不仅是大家情感宣泄、寻找心理安慰的纯精神交流场所,更会产生实质性的互惠和支持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寻求帮助,正是由于其开放性,使得平时一些难以接触到的东西在互联网上可以很快速的获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给予到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 三) 弱关系基础上的强社会动员
网络社群作为一种信息发布的平台,依托信息传递而产生的社会动员能力也较强。其作用机制就在于,信息的发布和获取与社会成员既有的价值共同作用,通过情绪的相互感染产生类似于集体行动的扩散性过程。网络社会群体为个人的想法和工具提供了充分交流的空间,这里资源丰富,人脉发达,极易获得同情和支持,同样容易获得的批评和反对声浪也会形成刺激的反作用,从而促成自发的集体行动。在一次又一次的网络“热点”问题上,弥散的网络在组织化程度上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影响现实集体行动的能力,对现实社会的资源整合和力量动员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网络社群运营模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7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