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最早的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是达威对幼儿的200个冲突事件进行的观察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达威对冲突的结果影响进行了分析。 [3]到了80年代,国外开始出现更多的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其中马利和麦科穆瑞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教师介入的幼儿同伴冲突涉及幼儿发生尖叫、嘲讽、乞讨、打踢、拉头发或头、骂人等行为。研究中还发现教师使用的介入方式一般是替代或移除引起幼儿发生冲突的事物。[4]吴发现教师的介入次数会因儿童的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介入方式却不会因此而有所不同。89629
2。国内文献综述
王练在“中美幼儿交往冲突与教师管理的跨文化比较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幼儿教师与中国幼儿教师在处理冲突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美国教师更倾向于让幼儿自己处理,而中国教师则会更多地直接介入。[6]因此在针对如何正确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问题上,我国相关研究者也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黄慧兰认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使幼儿在冲突中学会协商。[7]李丽君对此分别从观念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8]胥兴春认为应对幼儿的冲突,教师一般会采取教师中心策略、幼儿中心策略和高权威策略。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会以更加具体的方法进行干预,有简单反对或放任,直接指导,修补关系等。[9]蒋秋芳将幼儿同伴冲突的过程划分为:冲突发生阶段、冲突核心阶段、冲突化解阶段、冲突后续阶段,并对每个阶段中教师应采取的介入方式提出了教育对策。[10]黄胜梅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很少介入解决幼儿同伴冲突,不过考虑到班级秩序和幼儿安全方面,也会采用简单的介入方式来制止危险的和扰乱纪律的冲突行为。[11]潘霁野指出教师要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采取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介入方式。[12]论文网
近年来研究者们更加重视幼儿同伴冲突中的积极价值,对冲突的研究也越来越细化。不过主要都偏重于从幼儿的角度来论述理想状态下的教师解决介入行为,而没有深入到幼儿教师实践工作中去考察教师是如何应对和处理幼儿人同伴冲突,以及教师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分析教师介入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关于提高教师介入效果的建议。
[1]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3。
[2] 刘晓静。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4。
[3]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1。
[4] Malloy,H。L。,& McMurry,P。Conflict and Resolutions:Peer in an integrated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6,(11):185-206。
[5] Wu,C。D。 Teacher intervention in the peer conflict s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effects of children’s age and conflict behaviors [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999,(59)。
[6] 王练。中美幼儿交往冲突与教师管理的跨文化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10-13。
[7] 黄慧兰。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J]。黑龙江教育,1999(Z1):91-92。
[8] 李丽君。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1-41.
[9] 胥兴春。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6):9-10。
[10] 蒋秋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11。
[11] 黄胜梅。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66-268. 幼儿同伴冲突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9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