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三农”问题是针对“老三农”问题而提出的,近些年有许多学者通过对当前农村的田野研究而总结分析了这方面问题,并指出了其与二十几年前相关问题形态和特征的明显差异,将其概括为“新三农”问题。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李培林认为“新三农”问题包括了“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的终结”(李培林,2006),重点关注的是农民的生存状况、如何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如何保护失地农民。吴太贵、陈湘舸认为“新三农”问题包括“农业劣质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村居民贫困化”(吴太贵,2012)三大方面,农业发展滞后,质量低劣;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日益空心化;农村居民越来越贫困等。另外还有人指出“新三农”问题包括“农民、农资和农官”(陈林,2007),分析到了涉及农村问题的外围生产资料分配和管理体制问题,以及强调现代化变革的“现代 农民、现代农村和现代农业”(张晗,2015)等。我们可以发现,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和分析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三农”问题的变化和更新。所谓“新三农”问题就是相对于于“老三农”问题而言,表现出在新时期的新特点。90185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基础性的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现阶段农业矛盾的解决,能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让农业供给结构更加优化,也能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而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方姝亚,2016)。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的结果,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韩长赋,2016)。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全球化与中国“新三农问题”[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2] 温铁军,孙永生。世纪之交的两大变化与“三农”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12,(9)。
[3] 吴太贵,陈湘舸。“新三农”问题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6)。
[4] 陈林。“新三农”问题的十大关键[J]。太平洋学报,2007,(10)。
[5] 张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新三农”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5,(5)。
[6] 赵展慧。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城镇常住人口达7。7亿[EB/OL]。(2016-02-02) [7] Dong, F。,Jensen H。 Challenges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Compliance with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J]。 Choices。 2007, 22: 19-24。
[8] Fischer, G。, Winiwarter W。, Ermolieva T。,et al。 Integrated modeling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nitrogen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Concept and case study for China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9, 136(2010): 116-124。
[9] Huan-Niemi, J。,Niemi J。 EU-China Agricultural Trade in Relation to China’s WTO Membership [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7, 10(3): 41-62。
[10]曹志平。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1)。
[11]骆世明。构建我国农业生态转型的政策法规体系[J]。生态学报,2015,(6)。 三农问题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9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