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背景下,国内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企业产权性质对成本粘性影响,研究显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成本粘性存在显著差异。万寿义等(2012)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财务数据来建立实证模型的方法证实了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均存在费用粘性,并且前者的费用粘性程度要高于后者。王明虎和席彦群(2011)、马永强和张泽南(2013),赵振洋(2014)等学者分别从委托代理问题、管理者盈余管理动机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王明虎和席彦群(2011)研究表明控股股东产权性质会影响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粘性,并且指出企业存在较多的自由现金流以及企业代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是企业成本费用粘性产生的充分条件,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产权较不明晰,易于出现国有企业对经营者监督程度相对不高的现象,从而导致国有控股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国有产权控股股东更易于导致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特征的产生。马永强和张泽南(2013)基于Anderson et al.粘性扩展模型,选取A股上市公司的2003-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盈余管理动机的驱动下会操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成本粘性特征都会减弱,但是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成本粘性减弱的幅度更大。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较,其政治目标强于经济目标,导致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管理者以追求高薪酬和社会认可为目标,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政治化角色”,以追求政治权利和政治晋升为目标(王棣华和赵娜娜,2015),所以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而导致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其成本粘性程度不同。赵振洋(2014)发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成本粘受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并且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由上述文献梳理可知,对成本粘性的研究重点从企业成本粘性产生原因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以及实证检验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和成本粘性的内外部影响机制上。当然现有研究不仅仅就企业内部影响机制和外部影响机制分别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也有学者综合内外部机制间相互作用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如崔亚男(2012)综合考虑了企业内部因素产权性质与外部因素市场化程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颉茂华等(2016)也从企业内外部因素即竞争战略选择和市场竞争程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有研究表明,产权性质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等机制和途径影响成本粘性,引起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成本粘性不同;而市场竞争通过管理层的盈利预期和管理者自身过度自信行为等机制和途径影响成本粘性,引起企业的成本粘性不同;而对于产权性质与市场竞争相互作用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探讨。毕业论文
近些年来,学者们基于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背景深入研究产权性质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指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成本粘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竞争不仅成为企业管理成本需要关注的重要机制而且也成为影响成本粘性关键因素,并且有学者从市场竞争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弱化成本粘性。虽然现有成本粘性领域的研究既包括产权性质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也包括市场竞争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综合考察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相互作用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实际上,产权性质属于企业属性,即可能是影响企业成本粘性的内部机制;而市场竞争属于行业属性,即可能是影响企业成本粘性的外部机制,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具有不同治理模型,从而具有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资产结构和管理者的盈利预期,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存在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资产结构较复杂,并且其政治目标强于经济目标,这些差异会使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费用支出效率不同,进而成本粘性存在差异。市场竞争程度影响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市场变动时的盈利预期,市场程度不同的行业存在着不同的成本粘性,竞争性企业比垄断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更低。产权性质与市场竞争共同对企业成本粘性的作用即市场竞争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成本粘性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就学者进行实证上研究, ,有益于拓展成本粘性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基础。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