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网络慈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18-10-10 21:14来源:毕业论文
2 关于网络慈善组织研究 王振耀(2009)指出网络慈善组织属于慈善组织的五大主体类型之一,并对其作出界定:主要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注册或借用一个网站募


2  关于网络慈善组织研究
王振耀(2009)指出网络慈善组织属于慈善组织的五大主体类型之一,并对其作出界定:主要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注册或借用一个网站募集善款或物资,从事慈善活动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组织。 汪丹(2014)认为网络慈善组织作为一种由草根民众在网络上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其活动散布于各种网络空间或论坛。 陈慧(2012)给网络慈善组织作出了定义,它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现实活动,面向不特定群体提供慈善服务,以促进社会慈善、传播慈善理念为目标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其主要对象是普通的网民。 张国良(2008)认为网络慈善,也被称为在线慈善,是指一些慈善团体或准团体利用因特网及其相关技术进行非盈利性的筹款、组织志愿者服务及慈善宣传等活动的总称。
3  网络慈善组织困境
关于网络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分析。吴秋鹏(2011)认为互联网与慈善组织的结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的网络微公益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关注领域狭窄,公益形式单一;二是运用的社交软件太少,主要集中在BBS和QQ;三是缺乏高效的管理团队。 [2]郭枫(2011)认为中国网络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困境主要来自社会、行政、政治和法律四个方面,网络的虚拟特性常常让组织难以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且缺少必要的透明度和稳定性。[3]张书明(2007)指出网络募捐虽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且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网络募捐行为是缺少法律支持的,大部分网络慈善组织募捐行为的合法性有待商榷。[4]果佳(2012)通过对“格桑花”的调查研究指出:首先,制度环境的缺陷限制了网络慈善组织发展,目前中国法律体系中针对网络慈善组织的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其次,网络慈善组织建设滞后。最后,公众和社会慈善意识的不成熟也对其发展也有消极的限制作用。 陈慧(2012)以南京的“爱心之旅”网络慈善组织为个案进行研究,具体剖析了其内部的运行机制。运用SWOT分析法,对“爱心之旅”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入分析和比较,并得出结论:网络慈善组织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灵活性强、效率高和运作成本低等;劣势主要表现为公信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组织合法性问题等。[5]
另外,在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方面,诸多学者均认为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孟燕(2012)认为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过程中的两大阻力:一是虚假信息导致的网络慈善“骗局”;二是监管不力引起的善款滥用。 曹守婷(2012)指出身份合法难题、信息公开透明度太低与法律监管的空白状态是网络慈善遭遇信任危机的三个主要原因,同时,她也提到重塑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组织的“正名”和透明度的增加。
4  网络慈善组织的治理对策研究
宁琳(2012)指出虽然微博公益传播具有体验互动性、功能多元化、低廉高效性和创意参与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个体传播能力良莠不齐、过度自由化和诚信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推行微博实名制、整合多平台资源、明确相关立法、优化工公益结构、引入信息化手段和加强个人和机构合作。[6]汪丹(2014)指出网络慈善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完善网络慈善募捐主体资质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网络在网络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慈善中的运用、健全和完善网络慈善的内部自律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慈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等四个大方向得以实现,进而创造良好的网络慈善环境。[7]曹守婷(2012)认为应当从重塑网络慈善的公信力、健全网络慈善监管机制、培养公众现代公益意识三个方面寻找网络慈善组织面临的困境的出路。[8]张晓光(2014)通过将网络慈善运作模式分为网友自发型、企业倡导型和慈善组织主导型三类,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详细的剖析,旨在以更简捷、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未来的网络慈善行为。[9] 网络慈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39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