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甘斯 个人价值实现
1978 梯蒙斯 支配/自信,目标导向,适度冒险,注重控制,首创/创新
1980 布鲁克汉斯 冒险嗜好
1980 瑟克顿 能力强/雄心勃勃,积极调整心态
1981 麦斯空和蒙坦拉里 成就,占有,自主,坚持,控制
1981 文尔西和怀特 有控制欲望,寻求承担责任,自信/支配,迎接挑战,适度冒险
1982 董科尔伯格和库帕 成长,独立,独具匠心
1982 威尔其和杨 控制,接受创新,自尊,雄心勃勃
来源:根据相关研究整理
企业家精神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很难对它下一个标准的、永恒的定义。从上述对企业家精神的论述来看,虽然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但是却无法统一。然而对于企业家精神实质的认知却是趋同的,为此从狭义上来讲,可以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或所属组织机构,基于一定创新意识和持有进取态度基础之上,敢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投机机会,发挥个人特性或团队合作精神,为个人或组织机构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效益最大化过程不可欠缺的要素。
2 理论的发展历史
企业家精神理论是随着企业家理论发展起来的。最初人们往往把企业家精神理论局限于创业者个体和新创小企业,探讨在“小的就是美的”背后所蕴藏的创新、冒险精神。然而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表明:组织规模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产生“大企业病”,其表现形式为文牍主义滋生,人浮于事,决策速度慢,对外界变化感觉的灵敏度降低等等。正是在这种现实困境中,企业家精神理论得以拓展,越来越多的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理论研究工作者开始把企业家精神理论延伸到了大公司,侧重于探讨公司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如何使大企业保持一种与小企业一样的企业家精神。
随着对大公司的企业家精神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又从中延伸出了“内部企业家精神”理论,这让人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理论又重新进行了认识。之后,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德鲁克指出公众服务领域中也存在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并不总需要利润驱动。企业家精神理论的多元化使它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历史可循,本文以我国为例,论述企业家精神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有识之士兴办实业,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新技术和新市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开创了中国民间资本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他们还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成立城市自治团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推动了城市社会的近代化。这些有识之士就是我国最早期的企业家,推动他们为社会贡献的动力就是企业家精神。早期的中国贫困落后,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当中,那时候的企业家精神是敢于首创,愿意冒险,是通过不断追逐机会、不断尝试以资源整合实现效用最大化,以满足社会需求。
1937至1949年,在国民官僚资本和日本殖民资本统治之下,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们也受到打压,劳动力剥削、企业自主权丧失、市场混乱等等。然而,在逆境中的企业家们凭借坚韧的经商之道和坚定的爱国行动,奠基了中国的现代工业,也留下了实业救国的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也在面对殖民者抵抗中渐渐成为执著,成为一种不可撼动的自信心,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外来侵略者可以侵占我们的土地,侵害我们的身体,却侵蚀不了我们的精神。 企业家导向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