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汪耀兵。中国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2012。
[3]张一宾,张怿。世界农药新进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2.
[4]蒲天胜。漫淡防治害虫药剂的分类[J]。 广西植保,2006, 19(1):27-28。
[5]王春燕。致癌、致畸的阴影难散化学农药向何处去[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0, (4)。
[6]张权炳。矿物源农药在柑桔等果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的应用(一)[J]。中国南方果树,2005, 34(5):77-78。
[7]侯秋菊,崔跃勇,马明霞。浅谈生物农药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5, (10):57-58。
[8]岳品三。农药的品种与分类[J]。 北方园艺,1987, (1)。
[9]张金艳, 王延锋,王志军。我国农药剂型加工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2):39-41。
[10]张敏恒。世界农药市场销售额最大的50个品种:现状与机会[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5, (1):3-7。
[11]王韧。国家应加大对农药行业支持力度[J]。农化市场十日讯, 2006, (35):9-9。
[12]王晟宇。WTO环境下农药专业外贸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
[13]王慧芳,张颖,孙晓红。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J]。天津化工, 2005,19(4):13-16。
[14]曲琳。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以及烟草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7。
[15]吉鹏举。新型多活性中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
[16]陈书哲。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西北大学, 2008。
[17]秦瑞香,于世涛,刘福胜,等。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4:21-23。
[18]李海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除草剂新品种开发进展及特点(续)[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5):26-29。
[19]何慧红。苯氧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8。
[20]刘海玉。甲草胺 乙草胺 丁草胺区别[J]。 新农业,2009, (7):42-42。
[21]薛允宁,刘国华,薛思佳。N-(4,6-二取代嘧啶-2-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 应用化学, 2006, 23(11): 1200-2003。
[22]段建忖,唐红霞。1,2,4-三氮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 2002, (6):6-8。
[23]魏金建。新型1,2,3-三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细菌抗真菌活性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除草剂农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