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构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数据分析模型研究方面
范伟强(2001)运用模糊批判的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数据分析模型中包含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安全能力和流动能力等4个方面的具体指标。楼裕胜(2007)认为现实性竞争力、潜在性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组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和9个小的研究层面: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市场占有状况、公司管理结构、业务运营系统、金融科技创新、金融制度以及代表性产业发展状况,运用专家调查法赋予部分权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黄颖君和刘潋(2007)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立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之间的比重关系,利用相应方法确定现实与潜在指标的具体数值,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科学详细地比较分析银行的综合性竞争力水平。杨建(2008)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同外资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治理、运营建设、技术创新、资产状况、盈利水平和风险管理等6个方面,构建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分层法和因子分析法的运用,有效具体地对所研究的11家上市银行提出提高其银行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4、关于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方法创新方面
迟国泰(2005)尝试通过研究商业银行显性和潜在性指标,共2大类25个小指标,通过标准化法来平滑和消除数据指标的差别,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建立商业银行竞争力模型,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王松奇(2006)创造性地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了银行的发展战略选择、信息科技、公司治理、组织和流程再造、人力资源以及金融服务6个方面,进一步对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做了具体的比较,确定了竞争力水平大小。穆涛(2008)根据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和评价指标的特性,将所选取的指标做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区分,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使用,引用了银行自身的竞争过程和结果的指标,以此得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王媛(2008)对5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研究,为了找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所在,将风险价值放入银行竞争力的常用评价体系之中,对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4 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合来看,国外因为没有城市商业银行的概念,相对于国内来讲,国外专门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的文献则相对比较少。国内和国外学者从各式各样角度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建立了许多评价指标体系,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可以从国内外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几个问题:(1)学者们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大多是站在个体企业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的方向偏向微观,而并没有站在一个长远发展的角度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2)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选择的是可以具体量化的指标,而对不易量化的指标则研究的却比较少,容易造成研究结果的片面性;(3)一些指标的量化是否满足研究要求,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选用是否能够支持要说明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商榷,因为指标量化的结果不同或选用分析方法的恰当能够很轻易的造成最后结果的差异。
此外,以往学者更多的注意的是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研究,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研究则比较少,将城市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对比的实证分析则更少
参考文献
[1] Schaeck K1aus,Cihak Martin.Banking Competition and Capital Ratios.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2,18:836-866.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3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