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最严峻考验之一,它的解决对处于改革关键期中的中国而言显得尤为迫切。缓解环境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而其中公众参与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流也是正在被积极实施的一项举措,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外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探讨。41856
(一)概念界定
1.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就是各利益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介入到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资源公平、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1]。
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将环境作为保护对象,以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目的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变化,包括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论文网
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概念是: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里,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2]。
各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公民有权参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各种环境规划的制定,参与环境管理机关的活动;第二,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第三,组成环保团体。组成环保团体是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形式,各国法律都给予了这些组织和团体一定的法律地位,积极鼓励他们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行动;第四,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在设有调解程序的国家中,一般都规定公众有权参加;第五,环境请求权,即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第六,参与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等[3]。
从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践情况来看,公众参与的方式大约有下列六种:(1)项目情况介绍会;(2)社区组织说明会;(3)专家听证会;(4)公众意见问卷调查;(5)发信邀请意见;(6)公众答疑座谈会[4]。
(二)国内相关研究
相比较于国外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吸收了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陈焕章提出环境管理组织实施的重要方式是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对于文化价值的选择形成公众的环境文化或环境意识,从而使公众自觉维护和支持有关保护环境的制度法规,全面提高环境意识,使社会利益和公众自身利益一致,激发人们关心社会公共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意识,将环境管理方面的内容融入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方法[5]。张晓磊以比较环境行政法为基础说明了我国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体现出问题、不足和对策建议[6]。解洪兴、赵燕华等人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的角度,提出了公众参与的一系列程序,同时列举具体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提出程序进行评价,进一步判断其实用性和科学性[7]。刘年丰等人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设计了反映公众对项目支持程度量化指标的公众认可度和认可等级的计算公式,并尝试用不同权重的方式做了实例分析,对公众参与环节做了进一步的研究[8]。游中川提出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政府和市场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公众参与机制是环境法实施机制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可以通过公众力量组织环保群众运动和采取相关行为从而缓解环境问题[9]。宋言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将环境管理比作是一个系统项目,环保NGO组织往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效果。它承担着政府与民众沟通的平台,应成为政府管理环境的外在力量,也是市场的主要监督者和重要合作者[10]。王海霞等人则通过对公众参与的内容和方式、公众调查意见的汇总方式和公众参与人员的代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公众认可度和认可等级的相关分析,并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和明确[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