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按其用途不同,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按来源不同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维生素)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44641
矿物源农药是以天然原料为主要成分的无机化合物,它包括硫化物、铜化物、磷化物、以及石油等。如硫悬浮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磷化铝以及石油乳剂。一般有杀虫、杀鼠、杀菌和除草的功能。生物源农药就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并通过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其中有一部分是以天然产品中的活性物质作为母体,进行模拟合成或者作为模版,对其结构改造、研究合成效果更好的这类化合物,叫做仿生合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的分子结构相当复杂,品种繁多,生产量大,是农药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论文网,人工合成了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被首先应用于柑桔插枝生根上。80年来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农作物化学控制手段,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为新型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1984年美国出版的《21世纪农业》一书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广泛应用列为2l世纪对农业生产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新技术之首,同年在印度举行的“提高作物生产力”专题会议也提出它是增产的新型技术依据。我国著名农药化学家陈万义教授1997年12月15日曾在《科技日报》上预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是21世纪农药研究开发的新目标”。美国把21世纪农业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之首美国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广泛应用列为。已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约有500多种,其中200多种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众所周知,1,3,4-噻二唑环具有独特的三大属性---生物活性、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与金属配合的能力,因而近年来1,3,4-噻二唑类化合物被广泛的用于抗菌药、驱虫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显色剂、染料、燃料油添加剂、抗磨剂、缓蚀剂等等,此外还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液晶材料的结构单元而受到广泛关注。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比较好[1-3]。金桂玉等[1]发现2-取代吡唑甲酰基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4-油菜和苜蓿的抑制率接近100%。杨新岭[2]报道部分含噻二唑环磺酰脲化合物4-双子叶植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油菜和苜蓿的抑制率比氯隆磺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实践价值。汤君[3]等新合成的3-对氟苯基-6-芳氨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用离体培养皿法来测试该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均有比较好的除草活性。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比较好[4-7]。车超等[4]合成的2-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酰氨基化合物能促进植物生根。王喜存等人[5]发现,含噻二唑环的1-苯氧基乙酰基-4-(邻硝基苯甲酰基)氨基硫脲化合物能较好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其效果比2,4-D和吲哚乙酸好。汪焱钢等人[6,7]合成的含噻二唑环的Schiff碱和脲类化合物的植物激素活性比较好。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杀虫活性比较好[8,9]。李兴海等人[8]研究发现含噻二唑环苯甲酰脲化合物4-淡色库蚊幼虫的杀虫活性比较好。车超[9]报道的吡啶取代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在2000μg/mL浓度下施药3d后4-棉铃虫的杀死率达90%。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明显[10-16]。史海健等[10,11]发现,3,6-二取代-5,6二氢-1,2,4 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冯小明报道[12],2-芳酰氨基-5-[1-苯基-2-羟基-2-(4-甲氧基苯)乙基]-1,3,4-噻二唑化合物4-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较强。覃兆海等[13]报道,2-[(2-氯吡啶)-4-基]-5-芳胺基-1,3,4-噻二唑4-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活性比较强。陈函松等发现[14],一些2-氨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4-水稻白叶枯病具有抑制活性,并研究了其机理。靳如意[15]等以他们合成的新型噻二唑类化合物初步测定了其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所测菌种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抑菌活性。 1,3,4-噻二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文献综述: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