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术回顾国外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早,产生了许多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为实际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David Durand(1952)是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包含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三个方面的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由于此理论没有科学的数学推导和统计分析,难以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
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了MM定理,包含有两个基本命题:任何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风险相当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债务引起的财务风险的报酬率。此定理不考虑税收的影响,现实意义有限。1963年二人提出了修正后的MM定理,加入了公司所得税的影响,认为公司价值随债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
Jensen和Meckling(1976)是权衡理论的代表。早期的权衡理论认为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是权衡能带来避税效果的债务的利益和破产成本的结果。避税利益介于MM理论提出的两种极端之间。Jensen和Meckling等人将债务的成本由破产成本扩展为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等。
随着信息不对称被引入研究中,形成了以Ross(1977)、Leland和Pyle(1984)为代表的信号传递理论和以Myers(1984)为代表的啄序理论。前者认为企业的杠杆比例是反映企业质量的一种信号,资本结构是企业传递信号的成本和企业实际质量的均衡。后者认为不存在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和目标债务比例。
Zingales(1995)以1987 年~1991 年间的非融资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财务杠杆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公司规模越大财务杠杆的数据就越大;而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的关系正好相反。Levy和Hennessy(2007)认为在经济收缩期,管理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管理者更加愿意使用债务融资达到融资目标;相反在经济扩张期管理者就倾向于权益融资。Cook 和Tang(2008)研究了宏观经济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他们认为宏观经济环境越好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优化速度越快。
2.国内学术回顾
国内的学者在充分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不同,我国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关问题与国外有较多不同,对原有的理论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林伟(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由于不同类型股东追求的目标不同,导致公司资本结构优化不足,偏离合理目标,并由此导致股权融资偏好。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债务融资不足的问题。
兰峰和雷鹏(2008)通过对2006年沪深上市的56家房地产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房地产行业中影响资本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公司成长性和股权结构。同时,他们指出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负债水平相较于理想状况较高,应适当降低。论文网
刘倩(2012)指出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具有资产负债率高、资金来源单一、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以及资本规模小等共同特征,而盈利能力、实际所得税率、国有持股比例等对资本结构影响较大,并提出了优化偿债能力、发展资本市场等解决措施。
王涛(2013)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高鸣含(2014)在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时发现大多数企业具有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流动性较差、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规模、成长能力和盈利波动等因素对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有影响,而非负债税盾、资产担保价值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与国外的常规理念不同。 企业资本结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