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火速发展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日趋重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两个领域的相关问题,成绩显著,但较少涉及两者的交叉范畴。笔者通过搜寻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的期刊论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资料书籍等方法,围绕政务微博和政府公信力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汇集,希望对本文起到借鉴作用。80498
(一)国内外关于政务微博的研究
“推特”(即Twitter)是政务微博在国外的名称,它是个“进口货”、“洋货”。因而从这一点来说,与国内相比较,国外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有一定的根底。
早期国外学者对政务微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博的营销策略和技术推广方面,而后慢慢开始关注社交媒体与政府机构的关系。美国学者Shel Israel 在《微博力》一书中以商人的眼光看待微博的作用及对政治的影响,认为它是一个扩散个人品牌影响力的好处所。[1] 学者JC Bertot,PT Jaeger,D Hansen在《The impact of polices on government social media usage: Issue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一文探讨了现有的监管框架和方法,认为它适用于使用社会媒体的美国联邦政府,突出表述其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寻找解决这些挑战的可能的方法。[2]
由《2015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可知,我国政务微博建设已步入深入、稳定发展期。截止今年6月,新浪“V”认证的为145016个。在突发事件面前,政务微博越发应付自如,明辨真伪作用得到极大体现,处理应对能力显著上升,成为辟谣主力。[3]“互联网+政务”战略推动政务微博服务职能升级,政务微博运营水平成为行政能力的“标尺”。政务微博以“星火燎原”之势兴起,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唐亮在《政务微博发展的理性思考》中指出,微博创新了人们沟通方式,加速信息传播速率并给与公众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也隐藏着相应的风险和危机。尤其是政务微博,由于政府机构组织和官员这些使用主体的特殊性,它更像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论文网
(二)国内外关于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研究
不难发现,国外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比较繁多,而且可以追溯的历史久远。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就“是否存在合法政治权威”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提出社会是由契约缔结而成的,只有具备公信力的政府,才可能有合法的政治权威。米埃尔·科尔索夫(Emile Kolthoff)、雷蒙德·考克斯(Raymond W。CoxⅢ)等人在他们的论文中表示欺骗、浪费、权力的滥用是政府不诚信的表现,不仅如此,政府诚信更要求政府的机构部门和在职人员以社会认同的道德价值和规范为准则。 [3]
相比国外,国内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底子薄、起步晚。例如,在得不到官方印证的2003年春节,“非典”传言就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给我国政府及社会一记当头棒喝,此后不得不将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工作提上日程。
政府公信力正悄然成为全世界关心的话题。早在2007年,“提高政府公信力”成为全球政府创新论坛的主题。我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提高政府公信力被国家温家宝提上议程,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对此明确指出,可见提高政府公信力“任重而道远”。此外,一些学者开始在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李贵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社会学思考》一文中从社会学出发,对政府公信力当前的社会意义进行思考,同时明确指出当前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并提出解决措施;黄丽在《互联网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中表示,打开政府公信力这把锁的关键钥匙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树立民本意识,加强与公众的通力合作,以达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目的。 政务微博政府公信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