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单独关于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的研究不多,其研究主要包含在农业产业链主体模式研究之中。国外关于农业产业链主体模式的研究内容:由于国外没有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目前关于产业链主体模式的研究,国外主要从农业(Agricultural Integration)的经营方式即与农业产业化相类似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来研究,它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在西欧广泛流行,成为二战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新特点。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戴文斯(John.M.Davis)和戈尔德伯格(Roy.A.Goldberg)于 1957 年在《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一文中将这种具有产供销三方面业务的企业综合体定义为“农业综合企业”(Agribusiness),简称“农工商综合体”。“农工商综合经营”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把农业生产同产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和产后部门(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销售)组成一体,综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体系。
綦颖,吕杰经过对市场价格、生产情况以及产品利润等相关数据的收集发现,并通过实证发现这几个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此推断出我国生猪产业也将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为了减少这些周期性的波动,人们必将对产业链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最优产量。刘合光,孙东升认为我国生猪产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必将会对整个逐渐进行兼并、重组,这将是未来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提出防止生猪产业市场波动的一些政策建议,如加强市场监管机制、尽量实现猪肉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对称以及猪肉产品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实现猪肉市场的稳定发展。刘春芳,王济民通过比较历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状况发现,我国生猪产业不断向集约化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并且发现任一养殖户想要进入生猪产业的难度逐渐加深,并且获得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发展的交易成本、养殖成本在不断增大。孙世民以北京最高级别的猪肉产业链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供应渠道和供应过程,认为北京生猪养殖产业链存在五种主要的主体模式,并对这几种主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这些模式各自适用的条件,提出“专业养殖户+基地+公司”、“公司+基地”是生猪产业链中典型两种模式。孙世民还认为想要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模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产业链上各参与者之间的紧密程度、经营模式的适用性、养殖及运营风险等等。并提出几点建议,比如要求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建立合理的供需产业结构、考虑产业链的整体性及可持续性等。10612
附:参考文献目录
[1]姚民仆.中国猪产业化中的经济问题[J].中国猪业.2014(1) :13-17.
[2]綦颖,吕杰,宋连喜.生猪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43(2) :31-35.
[3]王林云.探讨我国养猪生产发展的新模式[J].猪业科学,2014(3) : 82-83.
[4]易敢锋.中美养猪业之比较和中国未来规模化养猪之挑战[J].猪业科学,2013(3) :16-20.
[5]张雷.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4
[6]付蓬勃,吕永波,任远,王永明.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共享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 (3): 14-15.
[7]郭晓鸣,廖祖君,付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14(4).
[8]涂俊,魏守华,吴贵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匹配性初探[J].经济经纬,2013 (4). 养猪行业产业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