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婚回门阶段。回门依然是由娘家的弟弟或哥哥来接花姨妇,不过给同姓长辈磕头的习俗已经消失不见了,娘家人来接时婆婆不再烙油馍了,而是由花姨妇买几件东西带回娘家。相同的是,花姨妇在娘家住三天后,再有娘家人送回。当然也有特殊现象存在,由于男女出外打工的流行,有的花姨妇刚结完婚就同新郎一块外出务工了,就不存在回门这一现象了。
三、上蔡婚姻礼仪变迁所折射的时代原因
(一)政治原因
婚姻是人生之中的一件大事,从人们对婚姻礼仪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从婚姻的缔结到礼仪的完成,都浸含着一定的政治原因。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就是婚姻双方的阶级地位相当。一般细民小户,与高门大户是难以结为姻缘的。上蔡县有俗语:“好对好,坏对坏,弯刀对着瓢切菜”,说的就是缔结婚姻关系的对等原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政策的参与,自由恋爱逐渐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封建包办婚姻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地位、阶级出身往往不是缔结婚姻关系的重要条件。不过,门当户对的观念至今犹存。
“文革”时期的婚礼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相亲要背诵《毛主席语录》,订亲要送《毛主席语录》等,地主富农被打倒,其子女的婚姻成了老大难,反而越穷越好,贫农来了个咸鱼大翻身。改革开放后,婚恋自由更是深入人心,父母只是起到帮子女参考的作用。
(二)经济原因
解放前人们奉行的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婚姻呈现为父母为子女包办婚姻。这一时期有“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之说,这时的彩礼主要以布帛为主,富裕人家与贫困人家布帛的数量和质量不同。
解放后,国家进行了土地改革,规定土地归农民所有,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有少数人家新事新办,不送聘礼,但大部分还是有的,男方给女方买件衣服,迎亲时带上肉、酒等的礼物。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女方不要彩礼。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彩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富裕而水涨船高,聘金由两三千涨到几万,礼物也由几十件到现在的上百件。婚姻礼仪中彩礼的变化,很明显的反应了经济在社会不同时期中得发展状况。
(三)文化原因
“婚姻礼仪是关系到人类种族繁衍,人丁兴旺和社会组成的一种本能文化,反映出一定地域的文化价值理念。”[8]在封建社会,婚姻体现了封建文化,如“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通过婚姻的缔结与礼仪的完成,要体现出孝顺观念,要体现出尊尊卑卑,要体现出敬天畏神等。可以说,婚姻礼仪在封建社会里,集中体现了封建文化的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变迁,封建文化逐步瓦解,对婚姻礼仪的影响也逐渐松绑。从整体上看,封建文化加于婚姻礼仪的影响逐渐弱化。如民国时期前期与后期,伴随着洋学的出现,女孩子学习文化,走出家门由没有到有,由少到逐渐地多。因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逐渐有所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有的人开始走向自由恋爱。解放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废除封建的父母包办婚姻,童养媳等旧俗,提倡新事新办。如聘礼或者女方所压礼品,有诸如钢笔、笔记本、手表一类东西,文化气氛增加。
文化大革命提出“破四旧,立四新”,导致村庄原本信仰的习俗被视为不合时宜而弃置。改革开放后,随着外出打工的兴起,不论男女纷纷外出务工,使得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强。乡村文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城市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习俗被视为“四旧”而不再奉行。如“看八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认为是“四旧”,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后来虽然有所复兴,但其原有功能也受到置疑。 上蔡婚姻礼仪变迁研究(6):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