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隐喻转喻与汉语词义系统+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5-20 22:41来源:毕业论文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个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的理解。前者叫来源域,后者叫目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个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的理解。前者叫来源域,后者叫目标域。隐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例如: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这个句子中源域是“旅行”,目标域是“人生”,从“旅行”域映现到“人生”域上。这里面人生和旅行一样都是有始有终的,而且无论在人生中,还是在旅行中,都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所以“人生”和“旅行”存在某方面的相似性。又如:“give”这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He gave me a book.”“He gave me some good suggest.” “He gave me a strange look.”这几个句子中的“give”的意思分别是“对拥有权的转让”、“提供”、“传递”,只有第一个是其字面意思,其它的意义发生了改变,这都是由隐喻造成的。
(二)转喻的定义和本质
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是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格,把转喻视为词语之间的相互借代,其实质是使用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种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名称。自20实际80年代以来,转喻被认知语言学认为是思文和认知的方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概念的工具。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指在两个相关认知域之间用一个突显的事物代替另一事物。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联系,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中经常出现而且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用“新面孔”转喻“不熟悉的人”,又如:“China”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因而用“china”指“瓷器”。
(三)隐喻和转喻的关系
1.隐喻和转喻的共同特征
传统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成是语言层面的修辞格,都是作为比喻的修辞手段,本体不出现,借助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事物的修辞手段。隐喻和转喻的理据都来源于经验,最抽象、最具概括性的那些源域几乎都来自普遍存在的物理概念如垂直、容器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隐喻和转喻是思文和认知方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工具。他们植根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日常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2.隐喻和转喻的区别[7]
(1)传统的语言学主要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对隐喻和转喻进行区别。隐喻是建立在两个事物相似的基础上的,而转喻是建立在两个事物相关的基础上。传统的语言学还从功能角度区别隐喻和转喻,隐喻使抽象变具体,使被讨论的问题更易于讨论和接受,转喻使枯燥、生僻的事物变得有趣、通俗。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释出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2)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在认知方式上虽然非常相似,都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说明另一种事物,但是在隐喻中,作为理解工具和目标的事物要分别处于另个语义领域内,而转喻中的两种事物则是从属于一个语义域或概念域内的不同部分。
3.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
(1)隐喻来源于转喻,转喻是隐喻的基础。
(2)在相同的语言表达中,隐喻可能同时含在转喻里头。
(3)转喻内包含隐喻,即在转喻内存在着一个隐喻。
(4)隐喻语境中的非转喻化。
二、隐喻和转喻在汉语词义引申中的作用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也会发生变化,而语言中变化最快、最显著的是语义的演变,语义的演变主要是词义的演变,特别是一般词汇,主要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词义的不断演变表现为词义范围的差异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词义的引申属于词义的不断演变。传统的词义学认为词义的演变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但这只是外部原因,只能说明词义发展演变的必要性,而其内部原因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文才使词义发展演变成为可能。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文主要是隐喻和转喻,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发展演变的主要认知因素,可以说,词义演变是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的结果。 隐喻转喻与汉语词义系统+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60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