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但它基本上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因此,对它的界定也颇多争议。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由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所以民主政治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较为平衡。而中国则由于传统的文化主义论文网的历史积淀,再加之恶劣的政治环境,不仅要为民族主权而战,还要创造一个民族国家,作为民族主义的载体,从而集聚人民的国家认同感。这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民族主权和人民主权的实现就不能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有着时间的先后。民族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当今世界的民主化浪潮以及自由。民主。人权等普适性的政治理念都有着相应的影响,这些也决定了民族主义的走向。
关键字: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人民主权文化主义
民族主义在当前学术界已渐受青睐,也引发了相应的思考和无休的争论。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对民族忠诚和民族团结的强调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近现代的理论形态和社会运动,它的出现是在民族国家之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国大GM的政治产品。中国与西方有着异质的政治文化。思维理念。历史传统和社会基因,在近代民族主义分别与之相结合,便演绎出不同的发展进程和行进轨迹。理清这一历史脉络,对于我们理解时下全球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民族主义在当今民主化大潮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预测民族主义的走向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一。民族主义的界定
民族主义是一个不太系统的理论形态和政治思潮,因而它的含义较难把握,对它的界定自然也层出不穷。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当下较为流行的观点。
一些学者沿用政治学中“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的创始人(诸如黑格尔等人)的定义,强调一种民族意识之上的民族主义,这里的“民族意识“是指作为一个国家的价值,这种价值对这个国家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它包含着精神上。道德上。理念上对国家的认同。这里民族主义实质上就是“民族国家主义“。(1)这些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就意味着自己要热爱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宗教和种族团结,并承担起保卫它们的责任。
一些学者认为18世纪未在欧洲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或情绪,是指对以相同文化。语言。种族为基础的国家。社区或集团的忠诚。(2)这种民族主义纯粹建筑于文化。语言及种族的同质。同种性上,把政治理想或政治制度的形态看作是次要的,或者是从属于民族(或国家)利益的因素。只要是国家或民族的利益,哪怕是独裁专制或是无道昏君,也不能背离这种忠诚。这种界定明显是带有贬低意味的,相应地,这些学者很自然地认为民族主义一般总是为君主。专制或独裁政权所提倡或宣扬。
一些学者犹以自由主义大师伯林为代表,提出了“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即进攻性民族主义。非进攻性民族主义。(3)一种归属感和同自由相平衡的认识,非进攻性民族主义关注文化的自决,强调民族的归属情结和民主精神,(4)赫尔德把此称为“文化民族主义“;而进攻性民族主义在狂热捍卫自身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文化则轻视。拒斥。压制,甚至欲先毁之而后快,它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则表现为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伊朗神权政治等。“在人文主义大师辈出的德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富于进攻性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在后主义的世界中,民族主义演变为不同民族精神之间的流血战争。甚至在自由民主的国家里,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也对个人的自由造成了威胁。“(5)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基本上是一种理论简单。力量强大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情绪,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化的意识形态“,(6)它在理论的系统性上是薄弱的,因而最易为人们掌握。这种民族主义的理论核心是承认并伸张每个民族的自决权,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权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这里,我从政治的角度把民族主义界定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及人民对该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实际上,这就包含着两层涵义:第一个层面是客观的制度层面,即民族国家制度,这是民族主义的载体;第二个层面是主观的心理层面,即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政治认同及爱国情绪。它表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忠诚,促使民族成员不惜为民族国家的生存而献身。当民族主义获得载体,即民族国家形成后,第二个层面的民族意识便上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民族国家建立一种民族主义的价值体系,意在培养民族成员的民族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取向,以推进和保卫民族利益为已任。所以,民族国家制度下的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民族主义的第一层面与第二层面即民族国家制度与人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感是相互关联的。人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及程度是同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形成过程,自然,人们对其的认同感也不尽相同。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发展进程是不同的,因此,民族主义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景观。
[1][2][3][4][5]下一页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較【1997字】: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