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

时间:2024-02-04 22:09来源:毕业论文
目前 ,关于了的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就学生方面来讲,学生往往无法掌握了的运用,分不清了1跟了2在句子中运用的方法,造成了的位置错误

目前 ,关于“了”的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就学生方面来讲,学生往往无法掌握“了”的运用,分不清了1跟了2在句子中运用的方法,造成“了”的位置错误,把错误的句子当成是对的句子。并且存在着对词义模糊不清的现象,这给“了”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老师对句子不同立场的意义和功能尚不清楚。在上课的时候,对于“了”并没有进行专项的训练和巩固,往往一笔带过,并没有重视“了”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而导致了学生对“了”的使用不明白模糊不清,从而滥用、瞎用。

最后,教学中对于“了”的运用,缺乏重视,教师对于所教知识的模糊掌握,导致对于学习重点的把握错误,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存在严重的偏误。 

1。3、两者的相互作用

1、将“了”的研究现状带入汉语教学研究中

“了”的教学研究将“了”分为“了1”和“了2”两种情况。两者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和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了”的教学分为两种情况的教学,而不是以为的将“了”放在一起,笼统的进行讲解。

在对外汉语“了”字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讲解“了”放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和动词短语这种情况,也就是“了1”的用法和位置。对这种情况进行专项的讲解和训练。在学生大致了解并掌握“了1”用法后,再讲解“了”放在句末如何使用,也就是“了2”的位置和用法。再对其进行转向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了2”的运用。在基本掌握后,将“了1”和“了2”放在一起讲解,使学生辨别。

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大大减轻教学难度。

2、将“了”的研究难点带入汉语教学研究中

在不同的语境下,语义的不同,是“了”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这就造成了“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用错、漏用等情况。在解决“了”的难点时,一般是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这一解决方法。

将解决方法带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解决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案。因为具体语境的不同,所以造成“了”使用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创造语境,让学生进行分组的交流,互相问好造句,然后通过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造句,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和总结。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拥有自我意识。

“了”在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同样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题,将“了”研究的问题解决方法带入对外汉语教学中,会使“了”的对外汉语教学事半功倍。

二、“了”的偏误教学

2。1、偏误分析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就是分析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从而找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规则,包括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4]它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偏误析,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可能的错误和错误来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主动权,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演示,正确的模仿,记忆和用于学习者,同时促进第二语言的发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促进了第二语言的发展。 在接下来,我们依然需要对于偏误分析的进一步探究。

鲁健骥(1994)将偏误分类分为:遗漏,滥用,错误序列,错误的代用。 在本文中,强调替代的错误通常是一些单词的偏离,如中文复数的同义词或类似的同义词。国外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15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