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张华的《博物志》是我国文献提到桑皮纸的最早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优尔百多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北方都建立了纸坊,主要生产麻纸,构皮纸,还有桑皮纸。
一九零一年,奥地利文也纳大学教授威斯纳研究新疆出土的魏晋残纸,结果发现它们是桑皮纸制造的。虽然掺杂破布,但这是考古最早发现桑皮纸的记载,距今已有一两千年了,东汉末年魏国初年,东莱人制造的“左伯纸”,质量好达到了研妙,辉光的境界。 根据纤文细胞推测,这纸很有可能是构皮纸或桑皮纸,两者的纤文特点相似,都是长而细而且白。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生产特别发达,生产的主要是皮纸,原料包括构皮,麻以及桑皮,总名为皮纸。一九七二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高昌《孝经》一卷,其背面缝补用纸就是树皮纸。
隋唐五代时期为我国造纸进一步发展阶段,也是我国造纸技术向外传播时期,传到日本阿拉伯,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等国,造纸原料也增多,出现了竹子造纸,而且产量也成倍增加。
用嫩竹造纸大大扩大了造纸原料,也促进了纸张产量的迅速提高。竹纸从而占据统治地位,皮纸退居到次要地位,仅供书写,绘画及必须高强度的特用纸张的供应。隋末的《妙法莲花经》是用桑皮纸做的,开元年间的《天上秘要》,唐代的《菠萝蜜多经》是皮纸。蒋玄怡说:“《拾遗记》所云南海所产纸张为浇纸。”蒋玄怡说浇纸法是古老抄纸法,现已淘汰使用。
宋元时期,造纸领域数量最大是竹纸,产区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多用于印书,亦用于书画,强度差,耐久性亦不及元朝皮纸。宋元时期书画家多用桑皮纸,苏轼《三马图赞》,黄公望《溪山雨意图》都是桑皮纸。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描述元朝纸币是桑皮纸印的,上面有官印和官员的署名,还介绍了桑皮纸的制法。纸制日用品很多,并且质量高,价格便宜,民间常常使用。比如纸衣,纸被,纸枕,纸牌甚至皮影戏,这些日用品的原料,都为物理强度大的皮纸,和构皮纸及桑皮纸,其中桑皮纸比较常用。
现在除纸币还在使用外,其他纸制日用品大都时过境迁,被人们遗忘了。听起来好像不切实际,其实它是真实存在的,唐朝时期棉花传入中国,棉布制造的衣服干湿强度很高,可以洗涤,有弹性而且柔软,远优于纸制品,所以纸制品也就被遗忘了。
在隋朝时期朝鲜从我国学会造纸术后,大力鼓励造纸,高丽造的纸纸质文明闻名于天下,朝鲜造纸业蓬勃发展产量大增,,构皮原料不足,又采用桑皮为原料,而且质量很高,宋朝人特别喜爱,从王氏高丽起起,朝鲜就向我国出口,到清朝时期,朝鲜已有的纸质量高过我国。
明代中期时传入周口市商水县西北部的邓城乡,其中尤其以邓城的范楼村最为出名,从清代到民国年间,邓城乡纸业兴旺,声名远扬,纸张不仅轻盈柔软,而且还结实耐用,长久存放不上潮,由于桑皮纸散发着特殊的香,而且蚊虫不咬不蛀,特别受顾客们欢迎,不仅在商水本地销售,而且外省的商人也慕名而来购买,销售的地方远达山东,安徽,湖北等省,现在由于原料的缺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缩减生产量了,只是个别农户进行季节性生产。
我国在明清时期竹纸有很大发展,由于供应印书的需要,纸的产量大大增加,但是品种方面是多重仿制,少有创作,在清末民初时,我国进口的高丽纸的本色纸,已没有糊窗的白色纸了;皮纸都是供书画家用,如故宫的《关山雪霁图》为白色桑皮纸朝鲜版图书多用桑皮纸。 商水县邓城桑皮纸生产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