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成语隶属于网络用语,其区别于一般网络用语的特点是结构固定,一般都是三字格、四字格,例如:醒工砖、图种熊菊。另外,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例如:韩食美史(构词结构中使用对偶修辞格);敢动中国( 仿词)。网络新成语多半是由网友在评论网络新闻事件中自主地将长句浓缩而成的,由此表示对新闻与时事的态度。有些四字格网络新成语时效性很强,在参照传统四字格成语构词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的语境而产生。笔者认为这类四字格网络新成语有延续的生命力,将来有可能成为传统成语被载入词汇工具书。例如“久耕托市”仿照“螳臂当车”,但是“螳臂当车”只能表现“蠢”的行为,而“久耕托市”进一步表现了政府官员可笑又可耻的行径,这在现有词汇里找不到达意贴切的相关传统成语。网络新成语凭借其凝练性强、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等显著特点获得网民的青睐。论文网
(三)二者关系
网络新成语大部分来自网络事件,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得以广泛传播。这些网络新成语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的形成机制亦有迹可循。大多数网络新成语都会和传统成语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里暂且将网络新成语和传统成语视为相互对立),而有些网络新成语之间也存在着指涉关系,呈现互文性的特点。这与互文性理论相偶合,即网络新成语的生成机制(构词方式)体现了互文性。
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传统成语,并潜移默化地将它们纳入自己的认知框架中。网友对网络时事产生了想法后,自然会诉诸于网络媒介提供的自由言论的平台。由于帖子字数的限制,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交流经济原则等因素,许多言简意赅的网络新成语应运而生,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方面,网络新成语的形式受到人们认知框架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内容反映了当下社会现象。网络新成语的形式和内容皆具备主观性与客观性,其形式的选择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框架(对传统成语的认知体系)和借鉴传统成语的构词方式;其内容表现了社会现实也映射了人们的情感倾向。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历久弥新,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冲击下增添其新的生命力。网络新成语正是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流变的产物。前面提到,互文性的大意是任何陈述都能在别的陈述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内容。网络新成语也能在传统成语中找到与之迎合的影子,其形成过程体现了互文性理论,互文理论也有助于我们分析网络新成语的形成原因。由于传统成语以四字格为主,所以本文试图在互文性这一视域下探究四字格的网络新成语的形成理据。
二、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互文性体现
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形成机制有据可依,其构词方式受到传统成语的熏陶,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网络新成语是在借鉴、扬弃、改造传统成语的构词模板基础上,结合当下网络时事,融合网友情感倾向而形成的。下面,我们就在互文性理论的视域下浅析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成机制,感受历史流变的气息,领悟传统成语的博大精深,寻求四字格网络新成语得以形成及发展的原因。
网络新成语的“新”不仅仅囿于“新近”这一时间范畴,更加突显其构词方式的新颖、多元性。部分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符合汉语词汇语法规范,并且具有典型意义,可能会流传下来成为日后的传统成语。笔者根据构词方式把四字格网络新成语归纳为以下四种:引用新典;旧词新意;汉字谐音;缩略语素。 互文性视域下的四字格网络新成语探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7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