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抗日文学中日本人的形象(2)

时间:2022-04-20 22:19来源:毕业论文
十七年文学是政治干预文艺的产物,这个时期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形象学研究中将常常出现的形容他者的词汇称为套话,套话代

“十七年文学是政治干预文艺的产物,这个时期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形象学研究中将常常出现的形容‘他者’的词汇称为‘套话’,套话代表了对待异国形象的基本态度。十七年抗战文学中对日本军人最常见的套话是‘鬼子’,在汉语的语境下,‘鬼’通常是以非常狰狞的面目出现的,如‘厉鬼’、‘恶鬼’等,而且‘鬼’阴森恐怖,来无影去无踪。”[3]“鬼”是人们所害怕与痛恨的一种东西,将日本人比喻为“鬼”是明显的丑化,在当时是为了激起民愤,凝聚抗战意志。论文网

作家设计的故事情节普遍有两种:一种是对鬼子残忍罪行的指控;一种是对鬼子愚笨可笑的揶揄。在《苦菜花》中对于日本人的暴行有这样的文字描述“把粮食囤子用刺刀戳开,那豆粒哗哗啦啦撒得满地都是。两枪把子捣破锅,几脚踢碎陈旧的柜门,把破破烂烂的衣服、棉花直往外扒,但没有一点值得他们要的东西。” [4]他们搜寻不到财物,就将视线转到女人的身上。“东房间传出尖利凄惨的女人嘶叫声三四个鬼子狰狞地哈哈大笑着从东间里走出来,一双双的大皮鞋踏着浓重的血浆走过,块块猩红色的血印,随着皮靴踩雪的格嚓格嚓声,越来越远地留下去。”[4]

在《小兵张嘎》当中,日本人形象被刻画成残暴无情,缺乏思考的愚蠢形象。作者通过龟田队长杀害嘎子的奶奶,带走八路军老钟叔这些事情来描写他们的残暴,引起读者的仇恨敌人同情百姓的心理。他们的低智商表现在,一个受过训练的日本军人竟然会被13岁的孩子愚弄,最终被八路军剿灭。作家用揶揄的口气来刻画日军小队长,这充满了胜利者的得意心情。是乐观zhuyi精神的体现。

如许程式化的故事情节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可以激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可是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困难引起人们精确的思虑和自身审视。

二、新时期文学中“军人”的形象

结束后,全国范围内的政治氛围变得宽松起来,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对自己和对方开始了深刻的思考和对比,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日本人的军人的气质。作为军人,不仅仅再是一种丑化的“鬼子”形象了,他们更是战争的支柱,是可怕的对手。新时期文学中尤凤伟的《生存》与邓贤的《大国之魂》中都曾对日本人军人的形象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在这两部作品中,日本军人恪守着军人的天职,他们具有爱国的情操,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战争意识。在《生存》中,与中国人同归于尽的小兵,《大国之魂》中,田中一郎从堆积如山的尸体里面艰难的爬出来,然后引爆了炸药包,与中国士兵玉石俱焚等等。《大国之魂》中还有这样的描述,日本飞行员为了阻止美国战机去击杀总司令,一个个的去和美国战机相撞,誓死保护自己的指挥员。

十七年文学中普遍的描述让人们认为日本士兵都是来自官僚阶级,他们入侵中国就仿佛旧社会的官僚一样欺压百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新时期文学当中,都很现实地去描写。在这些作品当中,日本士兵也不是像以前描述的那样,让人们认为他们都来上层阶级。他们也和中国军队士兵一样,有的出身农民,有的是渔民,有的甚至在国内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大多都是来自底层社会的人群。这些人群为什么会具有那么高的凝聚力,他们到底为什么有着什么样的思维或者信仰让他们在侵略战争当中表现的那么无畏。这些问题引起了一些作家的思考。在战场上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之于外,他们总是能够以一当十,总是带着一种可以征服任何国家,征服任何一个他们所想征服的地方。这就是日本军人表现出的气质,这就是日本的民族精神所致。文献综述 抗日文学中日本人的形象(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929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