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学习科学也给学生带来了少数困难。不少同学表示,由于科学较难学习与把握,导致他们对科学学习兴趣的下降。而造成以上现象,主要可以归纳到以下原因:
(1)与时代脱节
由于现在科技的进步,学生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途经了解自然,因此他们对于自然以及科技并不是一无所知。学生有他们渴望了解的东西,和相对较为熟悉的内容。因此相较于以往的学生,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扩展、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有更大的渴望。且学生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当科学课堂与新时代的知识或生活脱轨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体会科学的精神实质。傅茂笋教授表示:教师要注意的是教给学生的不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具体学习方法,使学生只能生搬硬套地使用,而要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学习情境的不同而加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8]。在实际教授时,老师除了要保持与新知识的接轨,还要保证课堂上内容的接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科学课的拓展,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要求的内容,又要满足学生对扩展内容的渴望,为教师工作也带来压力。
(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杨巍等对普通中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普通中学里,绝大多数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9]。讲授法在众多教法中仍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教法,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传递下去。相对学生来说,讲授法就是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讲授法也不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因此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保证课堂内容完成程度之间还要进行一定的探索。
(3)探究活动实施情况有待改进
中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然后存在教师怕麻烦或节省教学时间舍去一些必要的实验。或有些老师对自己非系统学过的学科内容掌握的不是很自信,面对复杂实验无从下手。或是教师仅仅在课堂中演示一下就过,长此以往,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的就不多。加上又是应试考试,考察实验的题目并不多,有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实验操作,不愿开设实验课。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课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障碍。
1。2 问题的提出
由于科学课堂的时间和中考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增加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
Krapp,(2002)在其著作中表示,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因为他可以激励学生学习。通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学习表现可以有极大的提高。如果一个人对某个活动感兴趣的话,他会非常乐意参与活动并高度集中。而吴健雄博士认为科学工作尤其如此,若没有很大的兴趣,则不能以很大的毅力坚持。而兴趣能够有效的维持学习。Hidi(2001)提出兴趣可以提高认知,如果激发了一个人的学习兴趣,那么和个人的毅力和情感都可以被大大增强。同时他也会更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任务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表现。兴趣对学科教学起到媒介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而刘力杰老师对“高效课堂”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步:“激发兴趣—质疑新知—拓宽创新”,其中的灵魂则是第一步—激发兴趣。而如何激发第一步则是真正考验教师的环节。因此笔者通过优秀课堂实录,探求学科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的关联。从而打开有效教学的大门,解决课堂对学科学习与学生兴趣发展的矛盾。 学科学习兴趣与初中科学课教学的关联研究(2):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8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