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李天一案发生后期,部分主流媒体有职业素养的新闻媒体和记者站出来发出理智的声音。比如,在报道中采用化名、报道中他的照片也很少出现,有些媒体花费更多的篇幅与精力呼吁更多人把批评的声音转向对李天一隐私权的保护。可以说为了未成年人以后的心理成长,媒体在做更多的弥补措施。可以看到,这些媒体在尊重个人隐私权,尊重他人人格权利上的进步。但是即使后期把“李天一”改为“李某某”、照片打上马赛克,都不能弥补媒体在一开始的报道中对李天一的伤害。 从“李天一事件”看市场化媒体的舆论取向(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