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分层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 ~39岁人群为主,占整体的74.7%;但4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有了些许提升。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较 2015年底增加3656 万人。主导互联网舆论生成从应用范围来看,微博、微信都已经超出单一社交应用范畴,成为平台级入口。与推特 (Twitter)江河日下的情形不同,微博月活跃用户从2016年一季度的2.61亿个上升到二季度的2.82亿个。②腾讯2016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约8.46亿个。
(一) 具有参与广泛、方式灵活的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需要的工具只有互联网这一项,到2016年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而现在随着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终端也向手机用户集中。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灵活的监督方式,它的灵活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在空间层面,截止到2016年中国手机网民达到了6.56亿人,在近五年的时间内,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状态。能够借助这一工具参与到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越来越多。在统计的55件网络舆论中,有15件是通过移动端的方式进行现场的记录或者发布的,而且从2014年开始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网民可以在家通过有线网络进行、在路上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在公共场合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在时间层面,网民通过网络监督,可以随时查看行政事务的动态、随时发表自己所见行政事务的处理进程、随时表达自己对行政事务的观点。。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大量的参与公民,保证了参与的广泛性。 关于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研究(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