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于2015年11月选择了在淮安市区3个老年活动区域(北京新村、大运河广场、万达社区)年龄55-70岁之间;无严重已知疾病(如需长期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慢性、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体重指数(BMI)BMI<18。5或>20者排除。需从事研究活动项目1年以上,每周参加活动不低于3次者进行测试,其中选取社区棋牌组55名,太极拳56名,广场舞58名。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和参考有关中老年锻炼,不同运动项目对中老年影响等相关文献资料,登陆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收集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以此作为参考。文献综述
2。2。2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然后用SPSS15。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的常规统计处理,为论文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根据收集资料及数据统计。
2。2。3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对为调查对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个性问题进行客观、有效地分析,最后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3。1健身人群基本特征分析
从调查资料显示,在健身运动人群中,有60%是退休人员(其中教师占50%、企事业单位人员占35%,其他的占15%),非退休人员占37%(主要是教师、企事业单位人员、个体经营人员),其他的占3%。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为1。01%,接受过大专教育比重为15%,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比重为32。94%,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比重为26。52%,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比重为19。42%,文盲半文盲的比重为5。11%,以人口结构学评价方式考察调查人群健身运动人口,他们文化结构(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为15。01%)总体上呈现为中等水平偏低。
3。2健身时空特征
调查显示,利用早晨(5:00-7:00)锻炼的有25。9%,下午(2:00—5:00)锻炼40%,晚上(6:00—9:00)锻炼的占27%,其余时段的占7。1%,同时还显示在寒假和暑假参与健身运动的人数明显要多于其他时段(其中中年女性教师参与的比较多)。
健身的空间,选择在免费广场锻炼的占60%,在生活区内锻炼的占19。2%(主要是以免费形式的),选择在公园锻炼的占10。3%,选择在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锻炼的仅占9%,选择在收费场馆或设施的地方锻炼的占1。5%,中老年女性选择健身活动空间免费的占主导地位。
3。3椎体骨密度分析 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表1 不同运动项目组椎体骨密度检查结果(x±s)
棋牌队 太极拳 广场舞
BMD/g。cm2-1 0。715±0。104 0。775±0。152* 0。796±0。152▲
T-Score -2。694±1。352 -2。274±1。406 -2。035±1。256▲
注:以棋牌队为对照,进行同年龄组间比较;*P<0。05,▲P<0。001。
中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加椎体骨密度检查结果有所下降(表1),与棋牌组比较椎体骨密度(BMD),太极拳组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广场舞组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不同运动项目户外活动(太极拳、广场舞)均可明显减缓老年骨量的丢失,各组与非户外活动(棋牌)相比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尤其对于绝经期后老年女性由于体内雌性激素降低,骨代谢不平衡丢失明显,其骨密度BMD降低;该骨量丢失与其年龄相关,在其绝经后的5年内尤其明显,而其后趋于平缓。已有研究资料提示;中老年骨密度BMD与体重指数(BMI)间存在明显联系;体重指数(BMI)大的肥胖者,其皮下脂肪厚,骨骼系统负荷大其骨密度BMD偏大;体重指数(BMI)小的瘦弱者,其骨密度BMD多偏小。为了保证各观察组的可比性,本研究排除了BMI<18。5或BMI>20的对象,以减小体重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本研究证实,不同运动强度的户外运动亦能明显减缓中老年骨量的丢失。户外活动可接受更多的日光,促进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增加钙质的吸收并促进其沉积于骨,减少骨量的丢失。较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广场舞),更能增加骨骼的应力、增大骨骼的应变,促进成骨作用。 淮安市中老年健身人群调查研究(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9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