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9]对于微信好友,首先不互为好友就不能接收对方信息及看到对方的朋友圈,即使某两个人同时与第三人互为认证好友,但这两个人不互为认证好友,那么他们既不能看到对方的朋友圈也不能在第三人的朋友圈中看到对方的任何动态。微信公众号也是只有在关注了这个平台之后才能接收其发布的消息,依旧是以点对点、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消息发布。当谣言在微博上传播时,有关部门可以直观地查找到谣言的源头,可以及时通过评论和转发指出这条消息存在不实,进行辟谣。可当谣言在微信上传播时,由于其点对点传播的特性,网友只能看到自己的好友传播的消息,也只有自己的好友才能评论与转发,这样封闭的圈子难以接受外部信息的流入。微信谣言传播的封闭性导致如果不是公众号发布的谣言,有关部门将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谣言传播的源头,辟谣工作难以进行,谣言将继续传播。
(四)微信谣言传播的受众为熟人交际圈
在微信谣言传播中,受众主要是熟人交际圈。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认为,在传统社会,人们依赖自己熟悉的人进行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关系”现象。那些看似边缘、陌生的关系也能提供某种社会认知,称之为“弱关系”。[10]微信传播是基于“强关系”的熟人传播。微信的好友添加,绝大部分是基于推荐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还有在微信群中添加朋友的朋友。简言之,在成为微信好友之前,用户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联系,他们的联系可能是亲戚、同事、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可以统称为熟人。熟人联系使微信用户之间的关系不仅建立在虚拟的网络,而且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相比于网络上陌生人之间“弱关系”的信息传播,人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现实世界里熟人传播的信息。简言之,受众对熟人传播的信息有着更强的接受度与认同度。这种高接受度与认同度会使受众对信息缺乏理性的分析,盲目转发。
谣言经微信平台发出后,固有的关系优势为谣言明确了信源,暗示了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无形中增加了谣言的影响力。信源可查可信,再借助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与转发,往往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参与者产生较大的心理震动,甚至产生集群行为。[11]在熟人圈中,一个用户转发了谣言消息,他的好友会基于信任进行转发,好友的好友亦然。所以当面对大部分熟人的“刷屏”转发,其他用户也会相继转发。这样谣言在一个一个的朋友圈中扩散开来,传播效果极佳。因为熟人很多是亲戚朋友,所以还会出现一种常见的情况:在面对一些有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谣言时,即使微博上已经做出辟谣,传播者也会出于对接受信息方的关心,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进行传播。更有传播者是碍于给熟人面子,不主动拆穿,继续进行转发。
(五)微信谣言的传播效果具有反复性文献综述
通常在其他网络虚拟社区平台上,一则谣言会经历被辟谣而销声匿迹的过程。但由于微信的封闭性,一则已经被证实为虚假的消息依旧会在朋友圈中流传。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同一个谣言不做更改,反复出现,如:“马桶里放洁厕块,会污染水系统,引发几十种疾病”这条谣言,早已被辟谣,却仍在微信上重复出现;第二种是同一个谣言改变一些关键词,“换汤不换药”的反复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比如这样一则谣言,“最新消息:家里有孩子的大人都看好了,南京来了100多个新疆人专偷小孩抢小孩的江宁已丢了俩个,侯寺苹果地已解剖一个拿走器官……”这样的一则消息会被改成用户当地的地名进行反复传播。 微信谣言传播中谣言危害及对策(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9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