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人过街设施研究国内针对行人过街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却十分迅速。涉及到行人过街设施的研究,2002年陆建等人通过对机动车的行驶情况的调查、道路通行能力的记录和行人心理的分析等因素做出总体分析,提出基于平面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恰当距离的统计计算公式[10]。2004年焦蕾稚对行人各种过街设施进行大致的统计,分析了行人安全岛的几何特点、基本作用、适用条件和对行人过街安全性的影响[16]。2005年钟涛对行人过街时的交通事故点处的过街设施进行分析,针对行人过街设施与安全过街之间的联系做出了相应的分析。2006年郭宏伟等通过北京中关村大街行人过街设施偏好问卷调查,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行人对过街设施的选择的分布规律[9]。33396
(2)行人二次过街研究
涉及到二次过街方面的研究,2004年,金哲虎结合已有的交通仿真软件和相应的行人延误模型,分析主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上是否进行二次过街设置对信号控制交叉口最佳周期时长、行人过街延误及车辆行驶延误的影响。通过比较这些数据后,经过分析金哲虎提出了对于二次过街方式设置的定量分析方法[11]。同年,张文钢等对信号相位为多相位的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特征和行人过街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可以通过行人跨相位的实际方法来进行二次过街的设置方式,并且张文钢还对该设计方法的产生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加以分析[15]。同年,马万经等研究人员利用了行人相位与机动车相位相组合的技术,利用机动车相位可以利用一切时间,研究出机动车相位与行人相位相互叠加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由各种方法的分析提出行人相位的设计方法,并对比指出这种方法有效减少了行人所需要的过街最短绿灯时间,降低行人过街延误的功用[12]。论文网
2006年杨晓芳等从交叉口资源利用和机动车与行人延误两个方面,对有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行人二次过街特性分析,在对交叉口原有行人信号配时方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有信号控制条件下行人过街延误的计算方法。假定交叉口路宽与行人流量不变情况下,把行人延误一定小于行人可接受忍耐时间当做设置标准,从而得出进行二次过街设计后,允许通过的车流量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车流量限制内进行二次过街设计,能够同时考虑到交叉口时间与空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行人过街安全性的问题。研究表明:与行人一次过街情况相比,行人二次过街设计能够更加有效的使用交叉口时间与空间资源,同时当行人在过街时,每次能够过街前所需等待时间明显降低[13]。
2007年杨晓光等人建立了简单且具有普适性的无信号控制路段情况下,行人过街延误计算模型,通过定量比较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即对比不同路宽和不同交通量条件下,选择一次过街和选择两次过街的不同行人过街延误后,在全面考虑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效率性的前提,考虑车辆行驶能力及道路基础情况等因素,由此给出车道数为双向两车道和车道数为双向四车道情况下,每种不同过街方式的使用范围[14]。
同年陈振起等提出了通过叠加行人过街信号相位设计与原有机动车信号相位设计的新型相位设计方法,并分析机动车信号相位不同时,与之相应的二次过街方式条件下的行人信号相位配时设计方案,并且通过将不同设置方案进行相互对比,建立了每一周期内,等待区域行人平均能够接受的最长等待时间,并由此构建了行人二次过街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和仿真分析模型,然后通过具体交叉口的研究研究,利用之前提出的行人二次过街相位设计方案和设计出的分析模型进行仿真[17]。 行人二次过街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