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Bronson,S.N.,Raghunandan,K.,Careello,J.V.(2006)[1]以1998年选取的397家中型公司作为数据样本,并且按照奥克斯•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企业添加管理在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这一规定,研究企业自愿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特点。在此之上,他还研究了公司自身因素是否与企业自愿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经过分析,他得出自愿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公司一般公司规模比较大,而且他们的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比一般公司更为频繁,他们的收入一般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并且他们的机构投资者有着更大的发言权。33438
Jeffrey Doyle ,Weili Ge 和Sarah McVay(2007)[2]通过研究从2002年8月到2005年11月披露了至少一个重大缺陷的705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来分析收益质量和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很多缺陷的产生通常与公司没有准确掌控现金流的动向有关。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发现:与企业整体控制即战略层面有关的缺陷披露往往难以准确审计,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收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并没有在其他可以审计的、财务专业方面的因素上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之有关。随后,他们找到了用来衡量企业收益质量的四个具体指标:审计师的变更状况、企业平均的收益质量、往期出具的财务报表质量以及企业收入的可持续性。他们得到的结果非常明显地显示出以下结论:如果企业在收益质量上有着关乎企业重大决策的缺陷,那么他们会选择进行自我披露内部控制相关缺陷,并且对内部控制缺陷作出适当的调整措施。论文网
Hoitash,U.,R.Hoitash 和 K.M.Johnstone(2012)[3]研究了CFO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他将CFO因素分成CFO工资及奖金和CFO的专业知识及自身名誉,分别研究这两项因素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CFO薪资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成负相关,即CFO的高薪资往往和内部控制缺陷的不披露同时出现,而CFO的专业知识及自身名誉会部分缓解这一关系。
Doyle,J.,W.Ge 和 S.McVay(2007)[4]专门研究了决定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一些因素,经过对779家公司在2002年8月份到2005年8月份之间的数据分析,他发现通常情况下,公司规模的大小、业务的复杂程度、公司是否处于快速增长期、利润的高低以及公司是否处于公司重组阶段,都会造成不同情况的内部控制缺陷。而上述不同的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所引起的内部控制缺陷的种类也各有不同,具体影响根据公司性质有所不同。
Schneider,A.和 B.K.Church(2008)[5]对至少拥有15年从业经验的银行信贷人员进行调查,考察他们是否会受审计人员在出具企业内部控制报告时的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人员很重视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无保留意见使信贷人员更放心企业,也更容易同意贷款申请;而否定意见的审计意见则会让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产生质疑和不信任。
Beneish,M.D.,M.Billings 和 L.Hodder(2008)[6]研究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披露之后,市场对该举动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而言,它们的市场反应往往会成负相关走势,并且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三天内,企业股票的非正常收益基本下降了1.8%。
Ashbaugh-Skaife,H.,D.Collins,W.Kinney 和 R.LaFond(2009)[7]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中,他们针对公司风险和股权成本进行研究,并且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往往存在着较高的公司风险和持续增长的股权成本,并且存在着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往往容易成为ST股,即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企业。研究同样表明,这些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企业,在不考虑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外,如果能够及时弥补之前披露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内容,那么他的股权成本会从中获益并且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