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is A.Skaife,David Veenman 和 Daniel Wangerin(2012)[8]研究了企业之间内部交易的盈利率以及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是否会影响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结果表明,那些企业内部交易的盈利率较高的企业,往往都会被披露出巨大严重的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
Dumitrascu Mihaela 和 Savulescu Iulian(2013)[9]研究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治理需要依靠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和细节的规定,而企业内部控制则需要依靠公司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治理的规划安排的支持。总之,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缺少任一方剩下的一方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上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涉及企业各个方面。无论是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者是探求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会给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带来影响,都体现了学者们想要研究清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方面,并立志于将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并以此为企业管理高层以至于和企业利益相关的投资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2国内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
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2010)[10]通过收集和分析了国外顶尖会计杂志 30 余篇相关学术文章,从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两个角度进行了评述,发现公司规模、成立时间、经营复杂、披露会计风险、盈利状况、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的保护等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内部控制经济后果方面则主要是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公司盈利质量的影响、风险的影响、公司价值的影响等等。
朱海珅,闫贤贤(2010)[11]具体分析了2004-2008 年度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从董事会规模、董事素质、公司领导权结构、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等因素入手,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良好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提供经验支持。
周继军、张旺峰(2011)[12]对 2005-2010 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同时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直接降低舞弊概率还能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李育红(2011)[13]选取 2008 年沪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从实例分析得出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性质,董事会勤勉度,董事会、经理层薪酬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方面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的影响。
逯东等 (2012) [14]通过研究发现,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本身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或者是通过行政渠道晋升得到的职位,那么这些管理人员往往受多方面的激励措施。他们需要考虑个人的名誉、信誉以及仕途等等,因此,高额的薪资激励和合理的股权占有率激励对这些高管来说,具有显著的效果。企业可以通过给予这些高层管理人员一定的管理层激励,以达到控制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的。
此外,刘启亮等(2012) [15]研究了在政府促进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会受到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企业有“政府迎合”倾向,即在选取录用提拔企业高管时,企业倾向于录用有过行政经验或者通过行政渠道晋升而来的高管,并以此迎合政府的相关检查。然而,实证数据的研究表明,企业刻意为了讨好政府,仓促间制定的内部控制相关规定与政策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