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学者就十分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探讨更是历史深远。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专著中就指出:政府债务是非生产性。他倡导资本主义经济,认为市场是自由竞争的,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去支配经济的运行,所以他不支持政府负债,认为负债会带来很多危害。相反,凯恩斯(1936)提议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政府应该举债,他相信政府负债对经济的正面效应会大于负面效应。后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外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债券市场的完善,世界许多国家都允许地方发债,成为了各国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的关注。45001
在1952年的时候,Fisher就提出地方政府举债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没有办法去满足管辖内居民对福利救济、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需求,为筹集资金,必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从而履行了政府职能。
Hempel(1972)认为在信用风险方面,地方政府发债和企业发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虽然前者的信用等级明显高于后者,但是由于在举债政策方向上,地方政府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因此其信用风险也随之加大。
Hana Polackova (1998)从政府或有负债的角度出发,将政府的债务风险来源分为显性负债、隐性负债、直接负债以及间接负债四大类,并提出了“财政风险矩阵”。
Allen Schick(2002)通过分析发现,有些国家利用直接贷款,国家担保的形式,导致政府形成大量的隐性负债,认为应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建立标准。
William Easterly (2002)通过反思传统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不足之处,提出运用资产负债表来评估政府债务风险,一是通过资产项目减去负债项目后所得的差额来估测风险,二是从流量角度评估债务风险。
Amaud Mehl 和 Mien Reynaud(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通货膨胀和财政健康等因素。
(二)国内文献综述
199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的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论文网,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了规避该法规定,地方各投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并在政府债务融资中占重要比例。尤其是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被默认为是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支持,数量随之增加,规模不断增大。社会各界学者迅速被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和防范以及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研究两个大方面。
肖 耿 李金迎 王洋(2009)认为解决地方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不仅需要政府增强财政的透明度,还需要商业银行建立项目监管制度。为了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带来的贷款风险,必须采取组合措施。
巴曙松(2009)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着手,通过分析评估,认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存在明显的风险,建议对其进行规范化、市场化以及透明化改革。
周沅帆(2010)经过对“城投债”的系统研究,通过与国外较成熟市场地方公债的对比以及结合本国实际的情况提出将“城投债”作为一个独特的债券品种,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债券。
林文顺(2010)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当务之急是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防范地方投融资平台所带来的风险,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田华杰(2011)通过调查永州政府融资平台运行存在的不足,从财政视角出发,对如何解决各政府投融资平台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完善现行财政制度;二是清理现有的融资债务;三是加强对平台的风险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