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的研究现状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受到了极大的运用限制。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国内产业的贸易保护由传统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反倾销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Zhihao Yu(2000)认为,过去30年里,GATT各个回合持续地削减和限制关税,但同时各种非关税壁垒被广泛应用,其中反倾销占据了很大比重。Jame(2000)提出,反倾销行动是贸易保护主义选择的一种新式武器,虽然在GATT(WTO)规则下反倾销是合法的,但是它威胁到破坏过去50多年多变贸易体系尽力构建的非歧视和互惠的基本原则。反倾销基本上偏向保护国内行业,而牺牲进口竞争和消费者福利。Zanardi(2004)认为,反倾销原本被设计为对不公平倾销行为的纠正,但如今被广泛地视作为成功的保护主义新形式,成为最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基本上失去与倾销的联系。Aggarwal(2004)主张,反倾销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工具,与外国企业不公平贸易时间是无关的。Prusa(2005)指出,近30年来,反倾销已成为GATT(WTO)框架下确立的自由公平贸易体系的主要障碍。现代的反倾销法与经济上有害的倾销已没有关系,准确地说,反倾销仅仅是一种被巧妙运用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45089
(2)反补贴的研究现状
威胁征收反补贴税、征收反补贴税将对进口国和出口国国内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出口国的出口政策以及对进出口国国家福利的影响上,而现有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分析。
宏观方面,Spencer(1988)建立的模型细致地刻画了反补贴税与补贴的关系,他认为即使存在反补贴税对出口公司产量的制约,政府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仍然可能采用补贴政策。Colli & David(1991)分析了进口国实行反补贴税的报复性措施对出口国出口政策的影响,指出反补贴税的征收肯定会对出口国经济来带消极作用。面对进口国的反补贴行为,出口国政府的最优反应是征收出口税,从而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然而,Qiu(1995)更改了假设条件,将报复的滞后性、GATT对于反补贴税征收额度的限制以及自愿出口限制等更贴近现实的因素纳入他的双寡头垄断多阶段博弈模型后,发现这些因素的存在减弱了反补贴报复的有效性,从而不能够阻止出口补贴的发生,解释了现实中出口补贴与GATT反补贴同时存在的原因。Michael P. Gallaway, Bruce A. Blonigen & Joseph E. Flynn(1999)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美国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而付出的福利成本。他们使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论文网,计算出1993年当年仍在生效地数百个反倾销、反补贴制裁措施给美国造成的整体福利损失高到40亿美元。他们认为,与其它的贸易措施相比较,反倾销、反补贴是代价最为高昂的措施之一。
2.国内研究现状
(1)反倾销的研究现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在得到对外贸易的收益的同时,也会引起大量的贸易摩擦。而反倾销调查已渐渐成为欧美国家,甚至是新兴发展国家对国内产业保护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工具。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去应对。
曲如晓(2010)认为反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并不确定,但它对出口国的负面影响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出口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面临失去市场份额、利润锐减的危险。对我国来说,持续的反倾销调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额,恶化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冲击了中国国内的市场,阻碍了我国了产业结构调整。陈伟(2013)通过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他认为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措施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也会破坏中美之间的双边经贸关系。 反倾销反补贴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