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在当今社会较为年轻的 ,虽然 的 被科学家们发现的很早,但是 也还是近三十年的事情。1831 年的时候 (Michael Faraday)首先发现之后到了1868 年 (Foucault)提出涡流理论; 则被焦耳确 立,这些发现均为 的理论基础。可想而知由此算来其实 热的历史也不过就一百多年 。49294
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炉——开槽式有心炉在1890年被瑞典人发明出来。二十多年以后,在1916年美国人也制造出了闭槽式有芯炉,用于有色金属冶炼。1921年采用火花式中频电源的无心炉在美国被研发出来。中频机组电源和固体晶闸管变频电源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生产需求相应被研发出来, 和 产生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同时 等由于不同的 也相继问世。
国外中频炉发展
1)工频[50 Hz(大陆标准)]感应加热电源是工业生产活动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点电源装置,其主要用在大型工件的整体透热、大容量炉的熔炼和保温方面。在国外,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单台功率就可以达到数百兆瓦,因此这种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可用于数十吨的大型工件的透热或者是数百吨钢水保温。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由固态功率器件构成的 优势已渐渐显现并且似乎有取代 的趋势的情况,但是考虑到电源的容量、价格和可靠性等方面,短期内由 件构成的电源想要彻底取代构造简单的的工频感应电源依旧还有很大的难度。
2)中频电源(50 Hz 或60 Hz 以上~10 kHz) 传统的中频发电机组以及电磁倍频器已经被晶闸管感应加热电源完全取代。国外的单台容量已达数十兆瓦。
3)超音频电源(10~100 kHz) 晶闸管-时间分割电路所组成的超音频电源为最开始时超音频电源的重要组成。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由新型器件(GTO、GTR、MCTI、JBTB、SIT、SITH和SITH)所构成的简单的逆变桥电路渐渐壮大,因此慢慢的占据了感应加热电源主导地位。其中IGBT这匹黑马更是一支独秀。90年代初期,日本采用的IGBT研制出了一台1 200kw/kHz 的电流型感应加热电源。1998年我国则引进了日本的3 200 kW/80 kHz感应加热电源在上海运行,在当时这是 最先进的 之一。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也都研制出了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已达数千瓦 。
4)高频电源(100 kHz 以上) 目前正处在于传统的电子管振荡器向固态电源的过度阶段。领先的国家有西班牙、比利时、德国、美国等,采用的器件有SIT和MOSFET,感应加热电源可达到1MW/15~600 kHz。
2国内中频炉发展
我国感应加热技术开始投入使用还是上个世纪50年的事情,那时感应加热技术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来自于前苏联以及捷克等国家,考虑到当时我国国情该技术主要运用在机床、纺机、汽车、拖拉机等制造行业。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我国和前苏联政治意见不同意相应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所以我国便走上了感应加热技术自主独立研发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台并联式晶闸管中频电源被浙江大学研发出来,并且以此向全国进行推广。同时,以此为基础大量容量在几百千瓦,频率在500 Hz~8 kHz范围内的中频电源在有关单位的努力下陆续生产推出。由于生产需求同时为了填补我国8~200 kHz之间的频率中频电源研发缺口,电子管式超音频电源也因而被研制出来。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感应加热电源才大量运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我国在感应加热电源和感应加热领域取得的的成绩在这近20 多年间感应加热技术的研究过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样的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巨大变化。同时在此阶段我国也没有固步自封,相应的从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及俄罗斯等 较为 引进了数百套感应加热成套设备(包括电源)。大致的分类有:各种淬火设备及透热设备、熔炼设备、 、有心感应炉等。等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高速发展的感应加热炉市场,国外的一些公司也渐渐瞄准了国内的市场,一些感应炉公司更是直接来到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比如美国的英达感应加热公司。国外企业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内的同行业厂家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外许多厂家所生产的产品各方面相对于国内的产品无论是技术含量,电源功率,还是炉子吨位,生产规模上都优于国内的同期产品因此占据了国内极大的一部分市场。但是因为其优质的性能使得价格也大大高于国内的产品,因此即使技术落后于他们的国内厂家,由于价格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任然拥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俗话说得好,有竞争才有进步正因为这种国内外厂家的良性竞争使得国内各厂家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性能以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占得有利局势,随之我国在感应加热技术上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中频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