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的相关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逐渐引起人们对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感知的重视,此后大量研究不断出现,此类研究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影响感知的重要学术研究。1975年,Doxey提出了一个总体模式,该模式系统地概括出了目的地居民对于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的态度变化,即高度兴奋、漠然、厌恶、对抗等四个变化阶段[2]。目的地的居民对于前来旅游的游客的情绪态度的变动和游客数量的增加有关,游客的数量越多,目的地居民的情绪态度越强烈,从而使得当地居民的情绪会降低,因为他们的到来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是该领域中的经典文献,这是研究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感知态度的研究的开始阶段,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了启蒙的作用。72043
由于逐渐地认识到居民的感知态度对发展旅游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促使了大量研究学者的深入分析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对于目的地居民感知态度受旅游影响的研究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1994年Getz通过苏格兰的Spsy峡谷居民旅游态度的进行了纵向的研究,由此得出有关结论,居民一致认为他们的不满情绪没有增加,但是这也没有导致居民对于旅游发展支持的积极态度的减少,由此他特别说明,在此后的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提供给目的地居民休闲设施的必要性[3]。为了进一步了解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以及对旅游的反应,Crompton(1993)对德州的四个社区的居民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连续的4个策略,即欢迎、容忍、调整、撤退,以此可以用来帮助分析解释居民的感知态度[4]。
国外关于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的相关研究在逐步地深入,尽管研究得出的结论和结果不是十分精准,但是通过研究还是发现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支持的态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思考,逐渐开始注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与时俱进,开始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但是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论文网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目的居民的感知研究一直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出现。我国对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态度的研究和有关文献早期比较少,一直到20世纪90年才逐渐开始研究,在早期有标志性的研究是,在1996年,陆林对皖南地区的旅游目的地的当地居民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发现皖南地区的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感知较强,当地居民普遍是支持态度[5],这促进了对目的地居民的感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总结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产生的影响。他还根据Hasan Zafer Dogn的观点,并且参考了研究的旅游地的实际情况,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对于假定的理想情况的态度可能以下四种情况中任意之一:即反抗、退却、同化、支持等四种情况[6]。
在2005年《旅游学刊》中连续两期刊登出了两篇关于国外的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的研究现象的文章,由此可以看出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感知态度研究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深入[7]。其中,王莉、陆林对于国内和国外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概括性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发现国内的相关此类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的感知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8]。
2005年赵玉宗等通过对《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综述的分析和研究得出[9],对于有关旅游影响对目的地居民的感知影响、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因素、目的地居民对一系列旅游产品的感知、有关居民感知的理论、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基础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并且对国内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进行了长远规划和展望[10]。我国对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系统与深入的分析研究。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