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khanouf[10]将红铜板扩散热阻(Rs)与均温板的热阻作了对比,如果均温板的尺寸设计为240mm×200mm,厚度为2mm,其底部的加热面积100mm×60mm,采用烧结铜粉的方式作为毛细结构,采用蒸馏水作为腔内的工质流体,其蒸发的表面温度通过红外线摄影技术来测量,测得的温差均在4℃以内,当均温板底部的热通量达到28W/cm2时,其扩散阻值为0。0007K/W,其热阻值达到了相同尺寸铜板热阻的1/40,非常有力地说明均温板相当不错的热扩散能力。
cao等人[11]在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在沸腾极限状态下蒸汽的临界热流密度和临界过热度。该研究指出,除了热管的工作情况外,微热管的沸腾极限还跟蒸汽和不凝性气体所形成的最小气泡的有效半径有关。A。J。Jiao等人[12]则建立了一个具体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梯形槽平板热管的薄膜轮廓线、热流密度的分布、接触角以及最大蒸发传热效率。液体薄膜一般由三个区域构成,分别是新月区域、蒸发薄膜区和非蒸发薄膜区。表面张力和分离压力会影响薄膜厚度的变化,另外,它们还会对分界面的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的分布产生影响。利用这个数学模型可以大概估算出待测热管的最佳换热能力。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知道,热管的最佳传热性能取决于毛细极限,有效导热系数取决于薄膜的蒸发情况。
刘晓为等人[13]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均温板焊接方法,由于常规的烧结是采用铜粉,其熔点较高,对焊接条件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他们选用低熔点的金属如铝或者锡作为焊料,在焊接时用特制的模具对微热管壳体施加压力保证结合紧密,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的环境下加热,使金属焊料熔化再进行冷却,冷却后上下基板就会粘合在一起,完成对微热管的焊接。这种烧结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不需要用到复杂的机器,因而加工的成本相对经济,而且烧结出来的上下板连接稳定可靠,可以达到实验所需的微型热管正常工作要求。
姚寿广等人[14]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平板式热管,它是由并联式的热管排组组合而成的。这种平板热管是用于解决在高热流密度负荷下的大功率舰载行波管的散热问题。该研究小组先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分析,最后把所得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分别作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平板热管的温度曲线在横向上呈现抛物线分布,从温度曲线可以看到,平板热管的中心加热区域温度较高,而两侧的温度相对较低。当加热功率逐渐增大,由于工作流体温度的升高,导致平板热管内部上下的表面温度也随之升高。同时,通过对面平板上个测点的温度,可以发现各个区域的温差也逐渐增大,但幅度较小。荆鹏等[15]人总结了金属泡沫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其总结的制备途径有三种:粉末加压发泡法、粉末烧结法和电沉积法。其中通过电沉积法制作的泡沫铜效果最好,应用得较多,其泡沫铜的优点在于结构均匀和孔隙率高。李炅[16]综合讲述了泡沫金属的传热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泡沫金属在热管中的应用,提出了它作为热管洗液芯在强化换热中的一些研究难点。他还指出,泡沫金属的毛细力、毛细半径、渗透率以及孔隙率对吸液芯传热影响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程云等人[17]通过实验,测试了孔密度为5PPI,孔隙率为98%的吸液芯,在工质为水时的多孔泡沫铜在池沸腾状态下的换热特性,其研究表明:当热通量增大时,气泡脱离直径会增大,其脱离频率也会变快。季献兵、徐进良等人[18]对采用超轻泡沫金属作为吸液芯的不同工质的平板式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以此种吸液芯制作的平板热管,可以很大地提高其导热效率和传热极限。目前,国内外对于多孔泡沫金属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熔体凝固法、固态烧结法、金属沉淀法和粉末复合法等[19]。 均温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9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