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人类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史发展的精神产物,是祖先通过千百年实践、总结、传承下来的活化石,是见证历史的宝贵财富。它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无形性和传承性。它的文化资源珍贵、研究价值非常重要,民族精神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成了传递的主旋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上海是一座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不仅体现了上海当地的地域特色,同时还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上海进行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依托。但如今,随着全球化经济的突飞猛进,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这场全球化大潮为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既是效益和机遇,同时也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在文化霸权的入侵和商业利益的推动下,它们的生存状况愈发令人堪忧。当前形势非常严竣,保护和发展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刻不容缓。保护和发展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而深远,因为它不仅传承了上海光辉灿烂的文明史,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保障。
(二) 研究的理论背景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文化部长孙家正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完全保护原有的形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而要把握重点,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的方针,本着弘扬先进文化、提倡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反对腐朽文化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1.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别金华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指出:“从福泉山的史前文化开始,在东海之滨繁衍生存的上海人就创造出可以和任何地方相媲美的上海文化。除了物质文化外,非物质文化也异常多彩。从元代黄道婆的棉纺技术到明代嘉定三朱的竹刻工艺,再到露香园的顾绣,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卓越灿烂。除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特点外,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海派特色(如:海派旗袍制作技艺、海派剪纸艺术等);第二,工商文明特色(如:码头号子、老字号商业习俗等)” 。
蔡丰明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特点及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中指出:“综观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总体情况,主要呈现了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第二,形式多样,多元并存;第三,海派风格,中西兼容” 。
2.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现状
陈燮君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探索》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上海按照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部署,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名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指导下,通过健全保护工作机制,全面开展资源普查,建立三级名录体系,强化各项保护措施,加强宣传普及和交流传播等方式,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上海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第一,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第二,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第三,与文化产业的推进相结合;第四,与国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结合;第五,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 。 上海非物质文化嘉定竹刻遗产保护发展现状(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