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西安半坡的仰韶彩陶中,著名的鱼图案纹样(如图)已非常生动,有静息、回泳、跳跃等多种姿态。
1.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史称东周,自此开始了春秋战国时代。与周王室急剧衰弱相对应的则是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竞争。尽管春秋战国是个风云激荡、战争频繁地动乱时代,然而它又是一个变法图强、除旧布新、充满活力的时代。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上,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形成了绚丽多彩、蔚然大观的局面。而这一切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外,当时那种“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尽管这个时代离我们已很遥远了,但它在文化艺术发展上所呈现的瑰丽多姿至今仍流光溢彩。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春追求战国时期视为古代艺术即视觉文化艺术的全面诞生时期。
1. 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念及应用
1.2.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
元素的图像符号,视觉感知可以感觉到的样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统称为视觉文化。
所谓“古代视觉文化”是指国家特定的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包括其他各种不同的文字和图形系统体现的思想文化内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针对中国视觉元素的传承而言的,是组成古代视觉文化的根本,它强调的是中国视觉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视觉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视觉与“意象”联系在了一起。独特的视觉哲学渗透于古代中国的语言和思文的美学价值观中。 “意象”之述始见于《易传系辞上传》,其第八篇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也就是说,一切的形而上的道,都是万物的主宰,同形而下的关系,最高的形容说法,只能达到“象其物宜”,就是说差不多而已,没有百分之百能够指代清楚的,更是不能用语言能够描述清楚的,为了理解那种形而上的形象,所以画卦“以象其物宜”,以便研究、了解这种卦象的符号逻辑。此符号代表了一切,这个是所谓的“象其物宜”,而且还可以说是差不多,“是故谓之象”,这样一个卦就叫卦象。易经中的卦就是指代象的符号,卦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符号学的开端。
孔子也曾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孔子还说过:“圣人立象以尽意”。由此,则提出了“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思想。也就是说,语言不是真正意思的表达,不能做,因为可以尽意,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基础。后经王弼、刘勰等人的发挥,至唐代,到明清时,则更有完备之发展,而其中对“意”之发挥也极尽人们思文的想象而达到了纷繁奇曲的程度。在古典美学典籍中,谈到“意象”的论述比比皆是。
视觉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古人所认为的最高层次,已超越了人类引以为豪的语言文明。这与西方古典哲学中视觉中心主义 对视觉的推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东西方的文明伊始,人类的思想,哲学思想,在原有的认识高瞻远瞩,高端理性。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