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期一统南北,这一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北书风的融合,但是隋朝的历史不长,书法南北融合还是主要在初唐时期。
初唐时期,南北方士人汇聚长安共同进行历代典籍,皇家藏品的整理,正是这一机会,南北方书家相互学习,书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以欧阳询为代表,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在南北书风汲取上的进程,欧阳询楷书瘦硬劲挺又不乏二王一脉的遒丽,他这种书风的形成正是初唐书法上承南北的,大一统书法的趋势。
初唐楷书的启下作用主要表现在法度的建设中。一个人只有对书法史稍微有所了解便知道,唐代楷书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度。欧阳询《三十六法》,虞世南的《笔髓论》在楷书结构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强调每一笔画的位置安排,这种对结字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历代难以相比的。
初唐时期,一群卓有见识的书家对法度的建设,为盛唐,晚唐时期的楷书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以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楷书强调法度,出现了规范统一的华饰现象,这种不欹不依,笔力浑厚,注重字形的处理,呈现一种庙堂之气的盛唐楷书正是初唐楷书注重法度建设的启下结果。
1。1。2兼容包蓄(法度、妍美)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初唐楷书又一重要特点在于其兼容性。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不是十分清明,思想控制相对松散,各种思想林立,这种环境也促成了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在前一节中我们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分为南北两派,两派各有特点。后到隋朝南北统一,书法出现了南北相互融合的趋势。比如,隋代碑刻中方圆兼备、修短适度的风貌,可看到南北书法融合的势头,也为唐楷的创建铺垫了基础。
初唐时期,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提倡妍美,遒丽的审美风格,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是在二王书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虞世南取王羲之笔法的韵味;欧阳询书法加入了北碑书法遗韵,对楷书的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形成了一种瘦硬劲挺的书法风格。
唐代书法对家对南北书法风格的不同取舍,使得南北书法在初唐时期有了更为持久的活力。
1。2初唐楷书产生的原因
1。2。1楷书发展演变的结果
楷书的出现晚于章草,敦煌悬泉置出土的简牍中,有一块书写墨迹虽带有明显的隶意,但从笔法分析已是十分地道的楷书,后《竟宁元年简》中可见,字体抛弃了大量“波挑”“掠笔”,字形趋于长方,与钟繇楷书一脉相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二王使楷书实现了从古质向新妍的转变,使得字重心中间偏上,字形趋于长方,更为妍丽。在这一时期楷书的形成已经结束,留给后世的是楷书造型的发展。
楷书在二王时期,用笔完美,整体妍美遒丽,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位;在魏晋时期,北方各种各样的碑板刻石,将楷书的造型达到了极致,留给初唐楷书的只剩下了法度的追求,“唐代尚法”变成了楷书自身发展的结果。
1。2。2帝王喜好
唐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楷书取得了后世望其项背的成就。唐太宗李世民,为一代明主,在书法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对王羲之书风十分推崇,唐太宗师学虞世南,通过虞世南上学王羲之,其代表作《温泉铭》《晋祠铭》一股纯正的二王风范,亲自作为王羲之传作序,这一系列行为使得“王风”兴起并达到了书法正统地位。
“上有所好,下必胜焉”,皇帝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推崇,对士人的影响是十分强大的。这也是唐代楷书呈现出二王一脉楷书妍美的书风的原因之一。 析初唐楷书格局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虞世南为例(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