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自身勤奋
何绍基取得书法成就更大的原因在于他自己的追求,他并不满足当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想要通过自身勤奋打开另外一扇书法之门,他临池不辍,书内功与书外功兼修,何绍基研讨书法将碑帖融合,他坚持临帖,对于隶书而言《礼器》《石门颂》《张迁》等篆隶碑帖,用功尤深,这为他将篆隶笔意融入行书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显然,他是在给自己巩固基础,补充能力,通过自身的勤奋想要为书法艺术耕耘一生。
杨守敬在《评书》中说:“何绍基隶书学《张迁》,几逾百本,论者谓子贞纯以天分为事,不知其勤笔若此。”对《黑女》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给李仲云的信中写到他临《道因碑》每日晨起临十纸,汗流肱背矣,真消寒妙法也!”但是他一直坚持写完。从以上可知何绍基下的可是死工夫,何绍基作为一名书家,他在书法上所取得的骄人的成果与他博学多识的学识有很大关系,他一生读过许多书,在很多方面他都有独特见解,家学丰富,学识广博是何绍基的字外功,为何绍基的书法创作供给了可靠的理论支点。
通过自身的努力,何绍基融合古今知识,兼收并容,加上自身勤奋,勇于创作。真正在实践中融入自身想法,将篆隶的写法写入自己的行书之中,孕育出自家独特书风。
2。1。3。交游
何绍基一生游历广泛,广交好友,书法取得的成就也得益于众多好友。他一生喜欢游历,若游历之地有名碑石刻,他必亲自去看。何绍基所交朋友众多,在这些人中有的是金石学家,文字学家,思想家,收藏家,碑学理论家,多为学术界人士,何绍基在与他们交流中或多或少受到他们的陶染,增进了见解,开阔了眼界,从而不被一家一片所蒙蔽和羁绊。
何绍基除了喜欢游历和交友,还喜欢收藏。何绍基的收藏大多数是在交游中获得的或者是各地友人收藏家的赠予,何绍基的收藏品使他提高了鉴赏审美能力,同时也使得自己成为晚清收藏大家,眼界宽、高、准,对其书法艺术有着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其书法艺术向更高方向发展。
通过何绍基所交好友,我们可以感受到了解他在学习书法上的成功与交流是息息相关的,是紧密相扣的。
2。2形成何绍基行书风格的主观成因
2。2。1何绍基碑帖融合的思想文献综述
在清代,碑帖的发展成为书法流派的名称,既出现了帖派和碑派这两大派,南北问题是当时的焦点,这两派因为各自学术观点不同而互相攻击,之后碑学逐渐走上主流地位,何绍基生活在碑学大兴时期,不可能不受到当时的影响,虽然他鼓动自己重视北碑,但其本质仍是对北碑有所挑选。比如,他只赏玩《张黑女墓志》这一类具有“篆隶遗意”者,何绍基对北碑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对碑帖两个方面都不可完全遗弃,他对碑帖的评估不拘泥于南北,对书家的评价也不拘泥于家数,一切都以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为依据,拥有自己的想法,以发展的眼光和客观的心态研究书法,所以何绍基能够对碑帖两派进行辩论式的吸收和扬弃式的继承,并且果敢实践运用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走向碑帖结合的路途。何绍基并不是像北碑而学北碑,而是为了“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他认为南帖北碑在篆分之法上有融会之处。何绍基则搜索到了融会的现实依据,并以之为创作指导,他把篆分之法作为自己书法的标准。
从何绍基学书道路可以看出,他不是为古而古,而是寻根溯源,力争在楷行草其他字体中显示篆分之法,体现寻根的探索精神,何绍基这一取法根源在于:他思想的法度,广博的知识,性格的豪放,对于大多数碑学书家沉浸在碑学拯救书法的梦想中,迷失方向理论偏激或者走向极端,比如包世臣和康有为两人,成立起了尊碑抑帖的旌旗。他二人学术颇粗泛、草率,态度也很偏激,虽然何绍基也为碑学的发展摇旗助威,甚至发出“薄献羲”的呐喊。但是何绍基与他二人相比,何绍基显得从容自在和游刃有余,保持着清醒面对碑学大兴,他没有随波逐流。虽在崇碑的同时但不因为崇碑而笼统的抑帖贬帖。何绍基用自己的标准去审视碑帖优劣,相对于好的帖本,他还是给予肯定的看法。何绍基晚年酷爱写篆隶,下过很深的功夫,他学习篆隶的目的就是为把篆隶笔法融入行书用笔。实质上走的是碑帖结合的道路,其实何绍基的碑法是相对于较弱化的,很多都是颜字的圆笔来书写行书。可以从其书法字里行间看出他的思想内涵,他将篆隶的古朴融入行草的创作,使得作品出现一种疏落有致的气韵,并将帖学的体验加入到自己对篆隶的体会,变动原碑的圆势,方圆并用,强调点画的运用,这就使得他有意无意间摆脱了碑派书家狭隘和浅薄之弊,暗示了书法艺术创作规律,成功实践了碑帖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成为兼收并蓄碑帖并重的书家,在前期他主要以帖为貌,以碑为骨,晚年时碑学成分大增,不受当时影响,从而突破了帖学与碑学之间的界限,辩论的分析了碑帖融合的意义,广泛吸收两派观点融合碑帖,打通南北,实践碑帖结合的先锋。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对学书法的后来人意义是重大的,会让我们感到何绍基思想上的执着与精益求精的精神。正如向荣所说:“猿叟通篆于名体,遂开,以来书派。” 何绍基行书风格特点探析(4):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