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枃出生于书香门第,为福建郑氏家族,刘有定在在《衍极・书要篇》中注:
夹漈姓郑名樵,字渔仲,兴化人,郑回溪之诸父也。隐于夹漈山著书,十类凡五十种,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二十二,艺术类一
2【清】陈棨仁《闽中金石略》第十五卷,载于《闽中金石略》[M]上海:中华书局,1934,第10册,第87页
千余卷,《六经》各有传,备载先生所著书目。今子经家藏,又有《易说》、《正隆官制》等略十余种,皆书目所未载者。
文中郑樵所著《六经》、《易说》等均为郑枃家藏,参阅上海图书馆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其中载有“郑氏族谱”五种,根据关系最近的《南湖郑氏大宗谱》记载,郑枃为福建莆田郑氏家族入谱第十七世,郑樵为第十二世,根据祖序排位当为郑枃天祖,郑樵为郑侨(回溪)的叔父,所以郑侨为郑枃高祖。在《衍极》正文中郑枃说“回溪《书衡》、肯亭《包蒙》,其义则《衍极》窃取之矣。”这里的“肯亭”为郑侨之子郑(守)寅,在族谱中位列十四世,为郑枃曾祖,字子敬,在郑枃收藏家传书画宋温弼《温柑帖》中有其“子敬”姓名章一方,将于下小节详细论述。由此看来,郑枃生于书香门第,其先祖郑樵精于文字学,著有《六书略》等众多文字学著作,郑枃的书学理论必然受其影响。
郑枃时任南安县儒学教谕,根据已有史料进行拼凑,其一生活动范围仅限于闽中,其交友圈也仅限于地方官、来闽官员以及同乡交好,目前可考仅有四人,与郑枃关系最为融洽的是同乡陈旅,二人经常以诗篇互通往来,《乾坤清气集》中收有陈旅作与郑枃的诗篇五首,为《郑子经下贶名篇勉强续貂》、《送郑子经游霞城》、《东归歌送郑子经》、《三笋吟》、
《海兽葡萄镜歌》,可见其关系之融洽。其次为刘有定,根据陈旅诗《送郑子经游霞城》中款“泰定元年秋八月七日属于龙溪校宫,时刘能静亦在坐。”可见其刘氏与郑枃和陈旅均交好。孟维诚则与郑枃仅有一面之缘,是郑氏的《衍极》为两人提供了联系,两人多通过书信的形式互通有无。龙溪知县赵叔敬则为郑枃将《衍极》刻于龙溪,郑枃为了回报赵氏,将家传至宝“海兽葡萄镜”赠与赵氏。
观郑枃的一生,最大的成就便在于其书学思想,他宁可在家乡作无品级的儒学教谕一职,专管本县教务,也不愿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孟维诚曾致信于郑枃说“子经高隐先生足下”,称其为“高隐先生”,可以看出,郑枃是希望远离政治斗争,不愿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服务的。他致力于恢复于宋代失去的“书学正统”,认为当代学书者面临危机的根源在于“师法之不传也”,他恐“夫学者之不至也”,故而作《衍极》一篇以遗后世,创作一套“中之至”的书法理论,以达到恢复为人鲜知的古法的目的,使后世学者走上一条师古溯本的书学正统之道,虽然并未在书坛引起大的波澜,但是其书学思想对于指导书法回归传统、推陈出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作者的姓名问题:“郑枃”还是“郑杓”?目前学术界对于《衍极》作者的姓名问题仍有争议,从现存载有《衍极》正文的各个版本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记载,一作“郑枃”,一作“郑杓”,现在对于《衍极》的研究多取用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中“郑杓”之名。
关于作者的姓名,我们已经不能从史料记载中进行查证,古人为了对他人表示尊敬,大都不会直呼其名,所以多以其字“子经”相称,但是这并不碍于我们从其他角度进行考证。 郑枃《衍极》书法美学思想研究(6):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