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晚明书风与张瑞图
2。1 晚明书风的时代特征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特殊时期,从经济到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传统得 道德、理想、观念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美学思想也不例外。“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悟禅的思想,自然之趣是他们所追求的人生哲理。可以说他 们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一致的,更准确的说这就是当时社会风尚在艺术 上的投影。
晚明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各种书学思想十分活跃,先后出现泰州学派和李贽的“童心 说”,公安派的“性灵说”等书学思想学说,而传统的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和朱程理学 等却受到了严重的抨击。李贽等人从哲学到文学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而书 法方面则表现出以二王书风为标准“中和”审美受到了严重冲击,此时的书法在中国书法 史上的地位可以用"破而后立"这四个字来形容,它标志着传统书法时代的完结,同时也标 志着新的书法潮流的开创。晚明书法风革的变革,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书法的种种陋习, 导致书坛上迸发了众多的个性强烈的新面貌,在书法形式美等方面都有难得可贵的探索和 成就,并先后涌现了徐渭、邢侗、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一大批注重创新的书法家。 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形式下不随波逐流,标新立异。从徐渭到王铎,他们虽然都极具个性, 在用笔、结构、章法和师承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可见他们尊重传统,却又不局限于传统, 在他们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恃才傲物、果敢刚劲、奇倔肆意的情怀,可以明显看出个性解放 的标榜,但却是即将分崩瓦解的大明王朝所有的文人志士普遍而又复杂矛盾心理的真实写 照。
2。2 张瑞图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号二水,别号果厅山人、介子居士、平等居士等。 福建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在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廷试中获一甲第三名即探花而中 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最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 加少师。
张瑞图所生活的晚明,国运凋零,政治腐败,社会更陷入一片混乱当中。其时正值魏 忠贤宦官擅权,张瑞图极力将自己置身于宦官争权之外,但由于张瑞图善书,受到魏忠贤 赏识,要求为其写生祠,最后因畏于权势,投靠阉为其书写生词碑文。崇祯元年(1628), 魏败,张瑞图也因同,致入逆案,最后入狱三年,后来赎为民并回归乡里。归乡里后, 张瑞图一面学禅定而求安心之道,一面寄兴诗文书画度过余生。
张瑞图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个失败者,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却得到了后人的称赞。他善 书文,工画。山水学黄公望,骨骼苍劲,点染清逸,又善画佛像,但以善书法出名,与董 其昌、邢侗、米万锺齐名,有“晚明四家”之称,在晚明书坛的革新派书家中张瑞图为较 早者。
张瑞图行草书尖峰起笔,以偏侧峰翻转,结体扁平,突出横向动态,一改前人圆转的 用笔,以方折为主;章法上行距疏松,压紧字句,体现动荡的节奏。
3.张瑞图行草书风格的特点
3。1 笔法--直入平出,多折少转
张瑞图的行草用笔给人一种清新、平直、厚实、果敢的感觉。 他的笔画多采用尖峰起笔,顺势杀峰,以偏侧峰大翻大转,一变历 代书家以圆转的笔法。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线条往往不 含传统的笔法变化,在行笔过程中较少加入复杂的动作,因此视觉 效果较为“平面”。在转折处减少提按顿挫,直接以直折的方法, 故常形成锐角。张瑞图这种笔触使他的行草书线条呈现一种锋芒毕 露、尖笔刺目的特征,使其极具冲击力。这种笔触正是他与众不同 的用笔方法,因此造成了完全不同前人的特殊风格,张瑞图的标新 立异,独树一帜,大胆打破传统,与主流书法的审美背道而驰,使 书法的审美更多元化,也是他弃古标新反应在点画上的关键点。 张瑞图行草书艺术风格解读一改时弊纵笔自成(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6896.html